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18日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阮霖浩)七月的清晨,趁着夏日的暑气还未蒸腾,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韵乡兴”暑期三下乡实践队的学生已手握画笔,在长沙县安沙镇唐田新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外墙上细细勾勒。
汗水滴进调色盘,荷花、荷叶与蓝天白云的图景在一波波热浪中徐徐舒展。自7月3日起,历经整整一周,这幅近50平方米的“荷风清韵,生态宜居”主题墙绘,成为他们献给乡村的首份炽热礼物。
“现在这些孩子是真拼!早上五点就开工,汗水湿透衣衫也不停笔。”唐田新村党总支书记余瑶话语里满是赞许。墙绘不仅定格了村民熟悉的荷塘清韵与生活图景,更成为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与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媒介。
据了解,本次前往安沙镇唐田新村的“艺韵乡兴”暑期三下乡实践队一行有杨可欣、吴桐、邓胤怡等16人,共开展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除了亮出自己的“绝活”,同学们还与唐田新村一起开设了“大孩带小孩 携手向未来”暑期夏令营活动,通过绘画、手工、音乐等各类课程,让村里的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快乐且富有意义的假期。“孩子有人管,艺术兴趣有人教,作业还有人辅导,一解我们的燃眉之急。”家长杨振宇感慨道。
时光匆匆,半个月的实践期即将过去。“我们还能为村里做点什么呢?”众人讨论道。“有了!”杨可欣激动地说,“我们给唐田新村设计一个IP形象吧。”
说干就干,同学们从荷塘与农耕文化中汲取灵感:麦穗头饰致敬土地,粉蓝短发映照荷塘,绿裙铺展如田畴,轻盈翅膀则托起振兴梦想……就这样,灵动可爱的“唐小荷”形象应运而生。“三视图、表情包、实景海报及实用文创周边我们都设计好了,以后村里的农产品包装、文旅推广都可以用得到。”IP设计成员吴桐介绍道。
颜料浸润砖墙,IP跃然纸上,童声回荡课堂……艺术在此成为连接高校智慧与乡土需求的坚实纽带。“艺术振兴既要‘塑形’更需‘铸魂’。服务乡土锤炼了学生,乡土也因他们的专业热忱焕发新生。”实践队指导老师侯天赐说。
据悉,“艺韵乡兴”暑期三下乡实践队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以艺术行动积极参与乡村全面振兴和乡村旅游文化形象提升实践的全过程。同时,唐田新村将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农艺融合新模式,积极助推“唐小荷”IP产品落地,让青春的创意在乡村孕育出美丽之花,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