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记者 肖霄
在长沙市芙蓉区,有这样一处温暖的存在——“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今年正式运行以来,已累计化解各类劳动纠纷2581件,群众满意度高达98%,正由“纠纷处置窗口”向“源头治理枢纽”稳步转型。
一个大学生的800元——“维权”也是“护梦”
3月,来自湘西大山的应届大学生小杨,独自来到长沙找兼职。中介工作人员承诺能为他找到一份理想的兼职,但要求先缴纳800元“介绍费”。为了能有一份工作,小杨将钱递了出去。
工作仅仅一周后,公司便以“岗位调整”为由,无情地将他辞退,且拒绝退还800元。身无分文的小杨,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走进了新闻里看到过的芙蓉区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
“他们说我违约,但合同根本没写退费条款!”了解情况后,调解员吴娟接过材料立即展开调查。
仔细查看后,吴娟发现协议存在多处漏洞,立即启动“快速通道”,联动立案受理部对中介公司展开调查。
与此同时,调解员钟依玲多次约谈公司负责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个孩子从大山里出来,这800元是他全部的积蓄,你们这样做不仅违反公序良俗,更是触犯了法律底线。”在钟依玲的坚持下,公司方态度逐渐软化。最终,中介公司全额退还费用,并承诺规范经营。
23名工友的“住宿费”保卫战——为农民工撑起一片天
5月,某建筑公司因资金链断裂突然撤场,23名农民工不仅被拖欠工资,连临时宿舍也要被清退。
工友老张是这群人中的主心骨,他带着泛黄的考勤表和皱巴巴的住宿合同,来到调处中心。
“我们白天干活,晚上睡工地,现在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了。”老张的话让现场工作人员格外揪心。
中心第一时间启动“集体案件预警机制”,成立由调处中心、街道办、监察和仲裁等组成的联合专班,展开同步调查与调解。立案受理部连夜核查公司账目;仲裁部立案组随即开通“绿色通道”,72小时内完成庭审准备;街道专员则协调附近社区,为23名工人协调出临时过渡宿舍。
调解过程中,立案受理部部长李丹发现公司负责人对法律后果存在侥幸心理,他拿出类似案例判决书反复劝导。在法律的威严面前,公司负责人最终低下了头。
不久后,该公司支付了拖欠工资总计12万元,并向每位工人发放了500元住宿补贴。工友老张在签下调解协议后,动情地握住工作人员的手说:“我们这些大老粗,平时连怎么说理都不知道,要不是你们出头,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场暴雨引发的维权对话——外卖骑手的“权益守护”
6月,长沙市芙蓉区连续暴雨,外卖骑手小李因恶劣天气导致配送超时,被平台扣款500元。因为暴雨封路,他虽然拍了视频证明,说明了客观情况,但平台仍以“算法自动处理”为由,拒绝撤销扣款。
无奈之下,小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调处中心:“这500块对我来说不算小数,系统只认时间,不认实际情况。”
调解员钟展立即联系平台方,要求提供扣款依据。平台方起初以“算法自动处理”为由推诿,态度十分强硬。钟展并没有退缩,他搬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条例》,坚定地说:“暴雨属于不可抗力,扣款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你们不能把全部责任压在骑手身上,用技术来模糊责任边界。”
经过3轮调解,平台方最终撤销扣款,并优化了极端天气配送规则。小李感慨道:“以前觉得我们骑手没人管,现在才知道,还有地方会替我们说话。”
从“单打独斗”到“多维联动”——打造高效的维权网络
这些感人故事的背后,是芙蓉区劳动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的机制创新。
该中心坚持“监察+仲裁+调解+街道”四维联动的创新机制,探索“分类快处、联合快调、机制快办”的高效路径。
分类快处:针对不同类型的劳动纠纷,实行简易程序处理金额较小的简单案件、快速通道化解集体案件。这让劳动者能够尽快摆脱纠纷的困扰,重新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
街道协同:每街道配备劳动保障专员,将调解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劳动者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问题,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关怀。
司法联动:与法院建立“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绿色通道,增强执行力,让调解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群众的烦心事,就是我们的心头事。维权不是冷冰冰的法律执行,而是要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想问题。”调处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心通过调解化解的案件占比达62%,远超仲裁和监察途径,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责编:肖霄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