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开慧镇“初恋集体食堂”揭牌,赋能文旅新业态

2025-07-04 18:11
字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张庆

7月4日上午,长沙县首个集体经济食堂——开慧镇“初恋集体食堂”正式揭牌运营。作为开慧镇“我在开慧有丘田”农文旅项目打造的又一创新场景,食堂位于开慧镇开慧村余家坳组,距离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杨开慧纪念馆仅50米,这座集体经济食堂将传承红色文化和促进文旅新消费融为一体,将以“食堂+文化+公益”的创新模式,为乡村全面振兴赋予新动能。

集体经济赋能,打造农文旅融合新地标

“来开慧镇初恋集体食堂,吃出幸福味道!”活动中,开慧镇集体经济发展总顾问、开慧村“乡村CEO”、好相惠品牌创始人易丹介绍,作为长沙县首个集体经济食堂,该项目创新构建多个功能板块:养老公益助餐,日均服务超150人次;移风易俗阵地,为村民提供婚庆场地,推动“婚事新办”。

“游客以后不仅可认领农田、游初恋小镇、住初恋田舍、种专属菜地、买摇摇蜂蜜水、初恋笋等农特产品,还能到初恋集体食堂呷美食。”易丹重点介绍,集体经济食堂又一重要功能是:依托开慧镇年均超200万游客的流量优势,打造游客体验新场景,链接杨开慧纪念馆景区文旅资源,嵌入我在开慧有丘田展示区、初恋田舍、初恋美术馆等文旅版图,推出独具开慧特色的餐饮。形成“食宿游购”一体化产业链,真正实现“农文旅融合”闭环。

怀初心强作风,“开慧手鼓”燃星火

活动现场,一场穿越百年的文化展演将气氛推向高潮。当地镇村干部和村民以“开慧手鼓”为媒,重新演绎杨开慧1925年创作的革命民谣《金花籽开红花》。铿锵的鼓点、激昂的歌声,再现了百年前那段火热的岁月。

1925年3月,毛泽东与杨开慧在韶山播下革命教育的种子——农民夜校。在这里,文化启蒙与阶级觉悟的唤醒并肩同行。杨开慧亲手创作《金花籽开红花》,以“金花籽开红花,一开开到穷人家”的质朴歌词,将农民教育并组织起来,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百年风云激荡,初心历久弥坚。在杨开慧同志诞辰地开慧镇,当地群众以富有特色的“开慧手鼓”为媒,在初恋集体食堂复原当年教学场景,让这首承载着红色记忆的经典歌曲焕发新生。

“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讲着故事,一菜一饭都带着温度。”开业首日,食堂游客爆满,来自长沙市区的游客王女士是一名党员,她感慨,食堂推出的特色菜肴,搭配《金花籽开红花》“开慧手鼓”现场演唱,让游客在味觉与听觉中感受革命年代的艰辛与奋斗,牢记初心使命、保持优良作风。

从1925年韶山农民夜校的油灯,到2025年开慧手鼓的铿锵,从“一碗农家饭”到“一种红色文化”,开慧初恋集体食堂的落地,是开慧镇持续擦亮“我在开慧有丘田”品牌的生动实践。据悉,2025年,该镇立足“红色文化+绿色生态”资源禀赋,围绕“一核一区、两翼带动”产业体系实干担当,上半年接待游客人次已突破100万人次。

“我们不仅要做红色文化的‘保管员’,更要当‘推介官’,以文化为媒,结合新场景、新业态、新需求,提升文旅体验,赋能乡村振兴。”开慧镇党委书记杨骏表示,未来还将推出更受市场欢迎的新场景、新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市民来开慧,共同绘就“诗与远方”的乡村画卷。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