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烈士公园携手湖南博物院共推 "瓷韵花语" 非遗传承新实践

2025-05-17 21:22
字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 月 17 日讯(通讯员 杨倩 记者 李治)今天,湖南烈士公园与湖南博物院以 "馆园融合" 战略为引领,精心打造的 "芳草课堂"+ 非遗传承 ——"瓷韵花语" 主题活动正式启幕。这场横跨文物殿堂与城市绿洲的文化盛宴,以青花瓷为媒,串联起文物鉴赏、自然美学与非遗传承的立体体验,吸引百余名市民学员深度参与,共同解锁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密码。

活动首站设于湖南博物院教育空间,该院研究馆员以 "青花瓷的前世今生" 为纲,从元代草原文明与中原技艺的碰撞讲起,系统梳理青花瓷从草创到鼎盛的发展脉络。通过解析苏麻离青釉料的呈色奥秘,以及梅瓶、玉壶春瓶等经典器型的文化隐喻,带领学员穿越时空。 两件镇馆之宝 ——"人物故事玉壶春瓶" 与 "莲池鱼藻纹大食盘" 首次以教育场景专属陈列形式亮相。专家手持激光笔,逐厘米解读玉壶春瓶上 "萧何月下追韩信" 的青花故事图景,细辨大食盘莲池纹中融合的伊斯兰艺术元素,让学员在毫厘之间感受瓷画艺术的跨文化魅力。

转场至烈士公园芳草园内的潇湘红韵演绎厅,园林高级工程师开启 "文物上的传统花卉" 自然美学课。以大食盘上的莲荷、石榴、牡丹纹样为切入点,从《诗经》"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的文化意象,讲到传统园林 "移天缩地入君怀" 的造景智慧。学员们手持标本夹,跟随导师漫步于杜鹃园、牡丹亭,实地观察五月花信:分析春末夏初盛开的红继木与文物中的 "朱槿" 是否同源,对比园林湖池中的睡莲与古画 "莲池" 的艺术提炼。这种 "文物纹样 - 植物原型 - 园林景观" 的三维对照教学,让静态文物与鲜活自然形成奇妙对话。

最富创意的环节当属 "植物拓印青花瓷" 创作。学员们在园林中捡拾落叶、花瓣,配合特制青花颜料,在宣纸明信片上进行拓印创作。有学员以玉壶春瓶的人物故事为蓝本,用枫叶脉络拓印出 "追韩信" 的古桥轮廓;有的则撷取菖蒲叶片,在大食盘式的圆形构图中重构莲池意象。当传统青花的蓝白雅韵遇上梧桐叶的天然肌理、鸢尾花瓣的自然弧线,30 余幅 "一人一器" 的原创作品,生动诠释了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的创新理念。

"让文物说话,让草木传情。" 烈士公园管理处负责人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活动是落实省委 "馆园融合" 战略的生动实践。通过博物院的文物资源与公园的生态空间跨界融合,构建起 "可触摸的历史、可感知的自然、可参与的文化" 体验体系。据悉,这一创新模式将形成长效机制:双方已签署三年合作协议,计划推出 "四季文物花卉" 系列课程,并在公园内设立 "流动文物展厅"。

5 月 18 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将移师湖南博物院,开展面向青少年的专场体验,让更多市民在 "一馆一园" 的文化漫步中,感受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

责编:李治

一审:封豪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