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开福青年│陈伟楠:文化治理数字化转型驱动区县现代化的三链协同机制研究

2025-04-30 01:36
字体:【

编者按:为进一步激发开福区青年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全方位提升综合素养,凝聚起“建设大城北,实现新跨越”的青春力量,今年2月19日,共青团开福区委向全区35岁及以下青年干部广发“英雄帖”,征集助力开福未来发展的“金点子”。历经两个多月的征集评选,4月29日,“未来已来・开福青年”主题活动揭晓评选结果,来自31个单位的35份调研报告中,14份优秀作品脱颖而出,跻身现场路演环节,展现青年视角下的开福发展新思路。

即日起,新湖南客户端长沙频道联合共青团开福区委,择优选取部分获奖报告予以摘录刊发,敬请关注青年干部们如何以调研为笔,书写开福高质量发展的青春答卷。

本研究旨在聚焦开福区实践,探究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转化为可操作的治理资源、如何构建可持续的“文化—治理”协同机制两大核心问题,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提炼传统文化赋能社会治理的实践路径,探究可推广的县域治理模式,并提出相关对策供领导决策参考。

陈伟楠在调研中发现,开福区传统文化推进社会治理的前期实践基础:

1.制度赋能有实效。开福区通过建立覆盖机关、社区、学校、家庭、企业的“五进”学习体系,开发“线上共读+线下讲座”双轨模式,将传统文化活动纳入全区综合考核等方式,推动文化资本的制度化转化实践。累计覆盖干部2000余人、家1000余户、居民15人次。通过系列传统文化活动,基本形成了“以文化人、以文促治”的治理模式。

2.多元共治有实招。开福区捞刀河街道吸纳“新乡贤”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决策与矛盾调解,聘请各级好人、道德模范担任第三方调研员、开福区建立“心悦开福”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创新性“心理干预前置化”模式、开福区民政局成立婚姻家庭辅导室、开福家风馆打造“古代名人家训展”“当代开福家风故事” 板块及开福社区大学等实践,创新融合传统伦理与现代调解,成果显著。

3. 技术融合有看点。开福辖区国防科大、湖南广电、开福寺、潮宗街等科创、文旅资源丰富。七彩盒子芒果未来艺术中心《千里江山图》数字化演艺、开福寺“心光普耀”沉浸式佛学文化艺术馆、潮宗街数字街区、东风路文创园等数字化文旅项目先后落地开福,通过技术赋能的创新实践,推动“数字+传统”文化治理平台的发展。

在陈伟楠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开福区传统文化推进社会治理的瓶颈制约。为此,他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比如,构建“传统文化治理市场化生态圈”。一是精准界定政府部门职能边界二是培育专业市场主体三是建立文化资本交易平台;实施“代际融合的数字孪生治理工程”一是确立代际协作模式二是部署新型文化基站打造全民数字文化素养工程。创建“社会资本智能评估与反馈系统”。一是构建社会资本评估模型;二是打造文化治理数据中台;三是开发代际效应追踪系统。另外,推行“文化治理资源动态均衡配置机制”一是探索文化本真性审核与价值转化平衡机制。同时,开展全社会文化治理能力专项提升培训;推进文化服务精准适配体系。

此外,他建议推进开福区文化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协同机制跨部门协同机制。成立由部门组成的“文化治理联席办”,推选文化名人担任区域首席文化官,政府层面统筹政策制定与资源调配,CCO 统筹文化资源与可持续政策,整合社会分散力量,多领域协同等。(作者系开福区委宣传部理教科干部)

责编:陈新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