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4月25日讯(通讯员 罗津 罗亮)在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街道,一种以“社工+志愿者”为核心的服务模式正蓬勃兴起,成为基层为民服务的崭新名片。该模式通过整合专业社工力量与群众志愿资源,推动志愿服务向专业化、精准化、常态化迈进,搭建起为民服务的新空间、新载体、新平台。
捞刀河街道民政社工站依托“五社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会资源、社区志愿者)机制,充分发挥社工的专业优势与志愿者的群众基础,构建起协同服务网络。在“避风港”兜底性救助项目中,民政社工站联合社会组织与志愿者,为困境人群提供心理支持、政策咨询及生活帮扶等全方位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24户困难家庭,有效解决了他们在出行、就医等方面的难题,显著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在助残服务领域,民政社工站联动企业、党员志愿者等力量,为以老养残家庭实现微心愿,提供上门理发、家电维修等贴心服务,真正做到“以爱为翼,让爱无障”。
建站以来,民政社工站立足“真困”原则,在捞刀河街道及各社区的大力支持下,对辖区特殊困难群体开展逐户上门走访。工作人员详细了解每一户的困难情况、致困原因、精准需求及帮扶方向,经过深入调研,最终确定36户帮扶对象,为后续精准帮扶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真帮”目标,民政社工站为36户家庭分类建立详细档案,并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针对每个服务对象的最大症结、服务要点及成效跟进,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法”的精准施策模式。通过努力,已为4户家庭实现微心愿,为1户家庭解决就业难题,为1户家庭打通就医渠道,为2户家庭解决出行困难。
同时,民政社工站积极与区民政、区慈善会、区残联、街道、社区及企业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已成功连接资源2.5万余元,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150小时以上,为各项服务的高效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捞刀河街道民政社工站的实践充分证明,“社工+志愿者”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基层服务人力不足的难题,更通过资源整合大幅提升了服务效能。未来,该社工站将持续优化服务模式,深化“社工+志愿者”合作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发展,让为民服务从“最后一公里”迈向“零距离”。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