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沙样板——写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之际@湖南日报

2025-04-25 06:37
字体:【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4月25日10版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金 慧

春夏之际,万物生机盎然,一切欣欣向荣。这是属于“新”的时节。

作为全国唯一将知识产权局单独设为政府工作部门的省会城市,近年来,长沙市知识产权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向“新”而行,创新创造量质齐升,保护工作卓有成效,赋能发展显著增强,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打造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沙样板。

2025年4月26日是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以“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为主题,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及相关职能部门、各区县及园区开展了近百场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

4月24日,长沙市举办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长沙市知识产权局、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知识产权保护成果。金慧 摄

坚定主基调——

保护更强、执法更严

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商业秘密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护城河”,重要性日益凸显。

今年3月,长沙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长沙市商业秘密保护“护密强企”公益服务办法》,为中小企业免费提供系统性商业秘密保护支持,包括咨询、辅导、培训等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这是长沙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的生动缩影。

随着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转变,知识产权立法也从被动立法向主动满足需求转变。

近年来,长沙以需求为导向,加强立法保护,不断健全知识产权法规政策体系,施行《长沙市知识产权保护若干规定》地方性法规,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措施》,市人民检察院等8部门出台《关于加强惩治知识产权恶意诉讼协作的意见》等,构建了“1+N”的大保护体系。

铸就知识产权保护的“铁盾”时,长沙还积极加强部门联动协作,着力加强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保护,严查知识产权领域侵权违法案件,亮出“严惩侵权协助维权”的“利剑”,依法保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

面对知识产权纠纷,长沙建立快速解决机制,提升快速维权能力,过去一年,550件专利纠纷案件实现化解,其中西子健康与三顿半的专利侵权案2周内达成和解;帮助族兴公司成功化解国际巨头专利阻击,挽回损失数千万元。

商标注册晚一步,险些损失上千万。2023年,在省、市知识产权部门及公检法相关部门的联动下,“长高电新”商标恶意诉讼案获得圆满结局。该案件被写入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教育、警示、震慑作用。

该案件结案后,市检察院、市知识产权局等八家单位联合建立协同惩治知识产权恶意诉讼机制,坚决斩断灰色“产业链”,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

据统计,2024年长沙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查处知识产权行政案件1100件,公安机关知识产权领域刑事立案85起,检察机关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嫌疑人269人,两级法院审理知识产权案件7856件,让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加“血脉通畅”。

把准指南针——

获权更快、转化更畅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

中南大学柴立元院士团队实现了一项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将白云石分离提纯形成高端镁基材料,扭转了该材料高度依赖进口的困局。

长沙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技术的含金量,在确定了该技术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后,迅速组织开展专利快速预审服务。仅仅3个月,4件核心专利均顺利获得授权,较普通专利申请节省近2年时间。

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不仅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社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标配。长沙在快速预审、快速确权积极发力,打通知识产权授权“快车道”,助力专利跑出“加速度”。

好讯传来,3月上旬,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批复,长沙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开通健康产业专利预审通道,面向全市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领域企业提供专利快速预审服务,健康产业专利审查周期整体提速超85%,大幅缩短专利授权周期,积极助力重点产业创新发展。

截至目前,长沙保护中心审查覆盖健康产业、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等五大产业。去年该中心新增预审备案主体570家,累计超3000家,为山河智能、铁建重工等创新主体提供560余件专利批量预审,支撑30余项核心技术实现专利集群式布局。

创新成果不只是实验室里的样品,更应是生产线上的产品、大市场里的商品。

今年1月,由长沙市政府印发的《长沙市促进专利转化运用若干措施》正式实施,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和转化动力,推动“知产”变“资产”,更好服务长沙高质量发展。

不仅如此,近年来长沙双轮驱动,着力畅通驻长高校就地转化和企业自主实施两条专利产业化路径,加快推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高校是知识产权的富矿。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2025年第一批专利转化运营优秀案例,中南大学“建立以应用场景为导向的高价值专利盘活机制,推动微功率超宽带雷达专利技术实现转化”榜上有名。

一直以来,长沙从政策、资金、生态等方面加强保障,全方位推进驻长高校专利转化,2024年驻长高校实现转化专利684件、金额达8亿元,湘江新区挂牌成立知识产权转化运营中心,中南大学、湖南大学3项专利成果转化金额均超1亿元。

对于专利密集型产业,长沙以前瞻性目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精准度,让专利密集型产业的专利更“密”。据统计,2024年长沙推动实现专利转让许可10091件次,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582件,培育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114家,湖南大学、铁建重工入选全国专利产业化十大优秀案例。

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变成市场应用的成熟产品,要从“最初一公里”走完“最后一公里”,金融活水必不可少。

长沙加速放大知识产权的金融效应,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实现质押融资34.94亿元,惠及企业155家,长沙知识产权金融创新实践入选《2023全国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

从专利确权到转化应用,长沙积极打通转化过程中存在的卡点堵点,不仅将专利申请“扶上马”,还想方设法为专利转化“送一程”,科技成果转化越来越顺畅。

凝聚同心圆——

服务更优、质量更高

每一位大学生,都是一颗创新创业的火种。

2025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大学生留湘来湘创新创业高地”。今年全国两会上,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再次“喊话”,向大学生发出“背双肩包就能来湖南创业”的热情邀约。

为助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长沙市知识产权局积极响应省市号召,通过前期走访调研,聚焦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知识产权“急难愁盼”问题,发布了“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八条措施”,送出了知识产权的“大礼包”,全方位开展知识产权服务,让许多大学生创业团队赞不绝口。

一直以来,长沙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激发社会创新创造活力,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企业高管,不管是初创团队还是上市企业,都能享受到精准有效的知识产权服务。

为了让知识产权服务“触手可及”,长沙制定发布《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规范》等3项地方标准,联合湘江新区完成长沙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升级建设,长沙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长沙经开区创业服务中心入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筹建机构,支持长沙经开区引进上海技术交易所中南中心,新增望城经开区、金霞经开区省级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分中心,天心经开区率先开展国家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工作,让更多创新主体享受到便捷、高效、优质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同时,长沙打好知识产权服务的“组合拳”,不断完善服务模式,为创新保驾护航:探索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新模式,宁乡经开区协助长沙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完成湖南晶瓷公司某产品知识产权风险评议,助力企业获得上亿元投资;开展院士专家团队知识产权专项服务,为王耀南等院士团队提供“一对一”预审服务,助力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快速实现产业化;创新“研发辅助类专利导航+上市知识产权合规诊断”服务模式,助推晶易医药等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一组组数据、一条条成绩,勾勒出长沙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的坚实步伐。据统计,2024年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再获新突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科技集群百强榜中跃居第32位;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61万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2.42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97万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8.29件。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侯向宇表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长沙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精神,牢牢把握服务创新创业创造主体这一核心,持续深入实施“五大计划”,全面提升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

在创新的沃土上,长沙知识产权服务正以“春风化雨”的浸润之力,滋养着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苗”。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