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阮霖浩
二分春色里,万象“耕”新时。3月28日,春分刚过不久,放眼长沙县安沙镇,广袤田野间奏响了欢快的春耕交响曲。
走进鼎功桥村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长沙鸿顺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鸿顺农业”)的工人们娴熟地驾驶着农机,将一块块水稻田进行翻耕;不远处,湖南强兴勇青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下称“强兴勇青”)新建的育秧大棚内,一盘盘绿油油的水稻秧苗整齐排列,长势喜人……这些都只是安沙镇抢抓农时,推进春耕生产的一个生动缩影。
连日来,安沙镇多措并举,统筹抓好春耕生产各项工作,为实现全年农业增产增收开好局、起好步。
现场观摩,开起春耕交流会
迎着明媚的阳光,一辆全新的农机下田“试水”。上午9点,安沙镇的农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们自发组织进行现场观摩,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耕交流会”在田间展开。
现场,来自长沙丰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勇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县安沙镇金嘉盛家庭农场等多个合作社负责人和种粮大户,围绕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对早稻集中育秧、新型旋耕机作业演示、水稻机插、机抛合理密植技术等经验进行了探讨分享。同时,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还开展技术咨询和指导,发放种植技术书籍和宣传册,帮助种植户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我就喜欢泡在田里,和大家一同探索如何做好育秧种植、管理收割、烘干收购等工作,这两年还建设了粮食烘干仓储厂房。”鸿顺农业负责人黄湘树笑着说。
这种“现场观摩+技术探讨”的交流模式已成为安沙镇常态。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正是这种团结互助的帮扶形式,从2020年全镇只有7个种粮大户,现在种粮大户增加到了45个。
专业种植,机械服务更高效
鼎功桥村村民王国强已七十有余,一个人在家,家里的田却没有一处荒废。
原来,自从他把地流转给强兴勇青,自己每年能够拿到300元/亩的流转金,不仅避免了抛荒,由专业的农业公司进行全程机械化作业,成本更低,产量更高,更好地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
“今年是我流转给强兴勇青的第4年,以前我们种田一天才能插一亩秧,现在机械化速度太快了,收割效率和粮食产量提升得不止一点点嘞。”王国强说。
“看到越来越多人回乡种田,我本来就是安沙人,所以也想试试。”强兴勇青负责人梁勇笑着介绍道,自从2021年成立合作社,已从第一年种植500亩水稻,增加到了目前1200亩,新修了1个800平方的烘干厂房和6000平方的集中育秧设施。
据了解,为实现全年农业增产增收,安沙镇集中育秧设施从2024年的1家增加到今年的13家,集中育秧设施总面积达5.5万平方米,开展集中育秧可服务大田面积超5万亩,并都在今年投入使用。
此外,安沙镇还邀请省、县农技指导人员,重点对浸种催芽、流水线摆盘播种、苗床消毒等环境进行跟踪指导,大大增加了早稻育秧应对风险能力,为早稻生产保驾护航。
责编:封豪
一审:李玉梅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