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载于《湖南日报》2025年3月25日04版
智能爆破开启矿山革命
“数字矿工”前景广阔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张福芳 通讯员 周卓
3月24日,第一届智能爆破研讨会在长沙召开。
3月的湘江之畔,春风拂面、生机勃发。
24日,首届智能爆破研讨会在长沙举行,6位院士、500余名行业专家,高校、企业代表共话智能爆破新未来。
在这场研讨会的技术革命中,“矿山无人或少人”的愿景正从目标走向现实。
技术突围:从“炸药包”到“算法包”的智造跃迁
传统爆破行业正经历颠覆性变革。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矿山智能化专家委员会主任葛世荣在研讨会上以《智慧矿山技术架构》为主题,提出智慧矿山五大特征——数据驱动的采矿装备机器人化、生产数据知识化、采掘地质透明化、危重作业无人化、矿山安全本质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世荣作特邀报告。
葛世荣院士所谈到的场景,在千里之外的宏大爆破广东肇庆大排项目上成为现实。
“透明地质雷达+随钻岩体检测”技术,让千米深岩层实现“CT扫描”,破解了地质盲区的行业顽疾。
智能装药堵塞系统、爆破参数AI优化平台,将炸药单耗降低15%,作业效率提升40%,误差精度进入毫米时代。
无人打孔车、智能装药车、无线智能起爆装备……可实现矿山全生产工序无人化代替。
宏大爆破广东肇庆大排项目现场。
“广东肇庆大排项目是全球首座露天矿山全生产工序智能矿山场景的落地项目,由宏大爆破提供服务。”宏大爆破总经理谢守冬介绍。
谢守冬说,该场景实现了爆破施工多场景融合、全工序感知、互联与协同的工业应用,现场作业人员减少83%,推动矿山作业向少人化、数字化、智能化及本质安全型转变。
司机坐在舒适的空调房里操控,铲运车在矿区来回铲运矿石;矿山运营人员通过三维可视化系统,随时随地监控矿山每个环节的运营情况……这是宏大爆破智能矿山运行的常见一幕。
“采矿行业不再是传统的‘傻大黑粗’,而是一份‘光鲜’的职业,吹着空调开钻机,喝着咖啡运矿石成为新场景。”谢守冬说。
如今,我国已有860处煤矿累计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近4500个,涉及产能近50%。全国建成智能化生产环节的非煤矿山1106处,1.7万个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
转型阵痛:如何培育“数字矿工”
当前,全球范围内正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智能爆破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爆破行业协会会长谢先启讲话。
“一方面,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各类大型工程项目相继启动,为智能爆破技术应用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也为智能爆破带来更多可能性。比如,5G网络的普及使得远程操控更加稳定可靠,云计算平台让海量数据处理变得更加高效便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爆破行业协会会长谢先启在研讨会的讲话中提到。
“智能爆破在实际应用中面临标准化体系不完善、专业人才短缺等挑战。”谢先启说,目前既懂工程技术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制约了行业快速发展。
宏大爆破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谢守冬致辞。
中国爆破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全国超85%中小企业仍沿用20年前的作业标准,智能技术研发投入占比不足营收1%。更严峻的是人才断层——兼具爆破力学与AI算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全国存量不足千人。
谢先启直言:“智能爆破不是简单的‘机器换人’,而是全产业链知识体系的重构。”
目前中南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已开设“智能爆破”交叉学科,与企业共建“数字矿工”实训基地,试图打通“实验室——矿山”的人才培养闭环。
而行业标准缺位问题,正通过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的攻关逐步破题。其中湘企宏大爆破“非煤露天矿山安全智能开采”2024年获批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
生态重构:湘江之畔崛起智能爆破领军企业
第一届智能爆破研讨会为何是在长沙召开?
“长沙有中南大学,其采矿工程专业在国内处于顶尖水平,可以提供人才支撑,长沙还云集有色院、矿冶院等众多科研院所,作为工程机械之都,长沙的装备制造能力很强。”谢守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智能矿山建设系统。
此次研讨会由非煤露天矿山安全智能开采国家矿山监察局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徽理工大学化工与爆破学院、宏大爆破联合主办。
宏大爆破作为湘籍企业,2019年在长沙市芙蓉区落地以来,快速发展,营业收入从3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08亿元,海外市场从2亿元增长到15亿元。与湘籍企业三一重工、山河智能、铁建重工更是建立了紧密的业务联系。
“我们还准备在芙蓉区建长沙宏大爆破总部大楼,把非煤露天矿山安全智能开采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落地在长沙。”谢守冬告诉记者。
当然,长沙也有这个底气。
长沙汇聚了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强大的算力底座、中南大学数字采矿学科群、山河智能装备创新链,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转化—场景应用”的完整生态。
澳瑞凯、安百拓等国际知名爆破企业的加盟,让长沙的智能爆破产业更值得期待。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文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