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集政
因调研特色村庄建设,几次深入浏阳市大围山镇同幸村、中岳村、楚东村参观考察,陪同调研的副镇长李胜强、刘玉玲当时建议我到同是大围山镇的白沙村调研考察,踏访素有“小南京”之称的白沙古镇,不禁神往。
一个周末,几位朋友相约去坐落于大围山半山腰的云起民宿度假。而白沙古镇就在大围山北麓,于是顺访白沙古镇。
白沙古镇地处罗霄山脉中段湘赣边界,浏阳河上游大溪河从古镇穿过,将古镇为河东、河西两个区域,白沙大桥飞架东西连接两岸。白沙大桥被称为红军大桥,大桥最中间护栏上嵌有“秋收起义永放光芒”红色大字。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从江西铜鼓进军湖南浏阳,在此与国民党军激战,取得“白沙大捷”,起义部队第三团就驻扎在古镇刘家祠堂。白沙大捷后,毛泽东欣喜写下他第一首军旅诗《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刘氏祠堂始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为刘春云、刘仲蕃故居。刘春云(1880—1936年),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秋收起义,先后任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机关《工农报》主编,湖南省苏维埃政府秘书长,中共万、铜、丰县委书记,后到湖南省委工作,1936年在长沙病逝。1898年出生的刘仲蕃在兄长刘春云影响下,于围山学院教书期间,1925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地一名地下党员。如今,祠堂内还保留着“打到长沙去”“暴动胜利万岁”等红军标语,诸如,成为那段烽火岁月的历史见证。
围山书院创建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左依虎行岭,右傍浏阳河,背倚大围山,是清末浏阳八大书院现存最为完整的书院,由维新派名儒涂启先带头捐资修建。涂启先(1834—1900年),人称“大围先生”,为谭嗣同老师,戊戌维新时期,支持谭嗣同兴办浏阳算学社,并主持县立小学堂。
围山书院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更名为上东围山高等小学堂,毛泽东同学钟泽南曾担任校长。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先后有黄建忠、陈锡虞(毛泽东同学)等7位革命先烈在此任教,组织领导农民协会,开展地下革命活动。1927年9月,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中国工农红军曾在此住扎。
围山书院经历100多年风雨沧桑,造就和培养一大批革命志士和建设人才,石敬平将军从这里走上革命道路,老红军孔佛生曾在此就读。新中国成立后,扩建为浏阳县第十四中学,现为大围山镇东门完全小学。书院创建时栽种的罗汉松和桂花树至今枝繁叶茂,见证书院历史沧桑。
白沙古镇形成于宋代,已有800余年历史。进入古镇,一栋栋传统民居错落有致,白墙灰瓦、飞檐翘角的建筑,仿佛穿越到明清时代。白沙大桥下方约200米处有一面颇显宏伟的古墙壁,全由青砖砌成,建于明末清初,成为古镇保存的历史最早的古建筑,墙壁上留有许多当年红军与国民党军激战的弹孔痕迹。
白沙古镇依山傍水,青山环绕,碧水微澜,美丽的大溪河水波光粼粼。伫立白沙大桥上,清澈的河水映照着两岸建筑,尤其是临河而建的吊脚楼,以石头为基座,黑瓦盖顶,木质结构,构筑出独特造型,与河岸随风轻摇的芦苇,飘曳的垂柳,还有古老的渡槽、吱呀转动的水车,以及缓缓飘摇的渡船……勾勒出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古镇大溪河上游一华里许,有一处凸出水面的高地,因酷似鲤鱼形状,被称为鲤鱼坝。鲤鱼坝稍下,左岸有凸起的小山头,右岸有凹形的小山窝,相传很久以前,每到夜晚,这个山头与山窝就合二为一,待天明时又分开,形成“夜合山”。两山合拢时,河水无法下流,形成深潭,有一只鲤鱼精在潭里活动,而两山分开时,潭水急速奔腾而下,日日危害下游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人们苦不堪言。
观音菩萨得知此事后,责令鲤鱼精化身得道高僧,分别在左岸小山头和右岸小山窝建造灵官庙、仙人庙。从此,山头与山窝便不能“夜合”,水患消除。但因没有了深潭,鲤鱼精被干枯而死。人们为了纪念鲤鱼精舍身救民之举,便将此地取名鲤鱼坝。鲤鱼坝与夜合山的故事自此流传,为人们津津乐道。
如今,鲤鱼坝已被开发为野营基地,“坝”上有几顶白沙的帐篷在阳光下闪耀着银光。鲤鱼坝之上不远,有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跳石坝”,将河水拦阻,形成宽阔的水面,河水清澈透底,两岸景色清晰地倒映水中。此时有几位花枝招展的女游客在“跳石”上或站或坐,摆出各种POSE在拍照。“跳石”之下是三层依次下降的平台,形成叠水,有游客带着孩子在叠台上戏水。
“跳石坝”右岸,有两棵相距不到10米的大树,大树枝叶茂密,有人很有创意的在两棵大树之间搭建了一间饮品店,就取名“树下Drink”。我想,如果夏日炎炎,或者秋风飒飒,坐在这“树下Drink”,泡一杯清茶,或者点一杯咖啡,甚至来一杯啤酒,伴几蝶瓜果、点心,肯定别有一番风味。
在古镇下游约二华里处,大溪河中也有一座“跳石坝”,由60余块规则的花岗岩组成。这座“跳石坝”历史更为久远,当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第三团攻克白沙古镇后进驻大围山,从古镇东门撤退时就从此经过,让“跳石坝”增添红韵与神秘色彩。
古镇大溪河东岸,有一条由麻石无序地铺就的古街,当地人亲切地称为“麻石巷”。这条在岁月洗礼下依然保存完好的古街,仿佛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古朴的麻石路面虽不规整,却干干净净,道路旁、房屋边有身姿挺拔的古树参差错落,不时可见斑驳的墙壁上攀爬着青藤,有的整面墙壁青藤遍布,零零散散、三五成群的游客在古树旁、青墙边拍照留念。
在不多的游客中,忽然发现一道熟悉的身影——在长沙市治大院工作的杨健正举着长镜头相机拍照。为给杨健一个惊喜,便轻轻地走到他身后,在他肩上轻轻一拍,然后“嗨!”的一声。不想,“惊喜”变成“惊吓”,杨健一个激愣,相机掉在地上,镜盖当即摔破。爱人说,看杨健架势,就是“专业摄友”,那镜盖肯定价值不菲,不甚遗憾。好在相机没有摔坏,不然,愧莫大焉!
问杨健住宿处,他说就在古镇的“白沙白”民宿,并告诉我们,清晨起床后来到河畔,晨曦里,两岸吊脚楼中炊烟袅袅飘起,万福桥上人来人往,有人从集贸市场买菜而归,有人肩扛农具准备去田地里劳作,古镇居民新的一天就这样忙碌起来。小桥、流水、老屋、古街、人流……交织出岁月的宁静与悠远。
与杨健分别,往万福桥前行。万福桥是一座充满江南风情的古桥,不知始建于何时,桥头亭柱联“桥修万福联吴楚,水自千秋入洞庭”,令人联想大溪河水向西而去,至浏阳城东与小溪河交汇,再一路向西,进湘江,入洞庭……
过万福桥,便是忠孝屋场。之所以取名忠孝屋场,是因为屋场有一座杨孝仙庙牌庙,庙前牌楼大门两旁有“医能济世,孝感动天”楹联,背面楹联为“千秋孝子,万代神医”。杨孝仙庙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年间,医人杨耀庭事母至孝,因时疫流行,不得不远离老母,外出行医济世,归来之时母亲却因疫病已辞世,杨耀庭痛悔不能原谅自己,遂沉水以殉。人们为纪念杨耀庭的孝行而建杨孝仙庙,庙们有柱联:“药桥一仙麻衣一仙八百年都步后尘香火有缘分此地,孝子千古名医千古三十年争传妙诀恩波无际泽斯民”。
大溪河穿镇而过,在已水运为主要交通的古代,成就了白沙古镇的商贸繁荣,至明清兴盛一时,商贾云集,成为湘东重要门户,素有“小南京”之称。“小南京”自然已成过往,但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特别是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古镇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白沙大桥西头,有一幢充满中式韵味的吊脚楼民宿白沙雅居。令我意外的是,“白沙雅居”4字居然是长沙市老市长谭仲池题写的,想来老市长在某个时间来此小住或小憩过,便禁不住走进这幢以木结构为主的小屋。古铜色的外壁,深灰色的屋檐,散发出温润而典雅的光泽,濒河的走廊里摆放着木凳、竹椅,伫立栏杆边,俯瞰脚下的大溪河,有竹排在河水里飘荡。轻风拂面,似乎能感受到大自然轻轻跳动的脉搏。
而与白沙雅居隔河相望,有一家“我们小愿”咖啡馆,黑瓦白墙,老旧的木板门显现出几分古韵,门口草地上摆放着几张桌子,覆盖着扎染印花桌布。问咖啡店老板娘刘琳,“我们小愿”是什么“小愿”,她说,就是“让全村人喝上咖啡”。除了咖啡,这里也有酒水、烧烤、辣卤、泡茶,还提供住宿、帐篷和套餐。有客人们正草地上围炉煮茶,泉水沸腾后,茶叶在水中翻滚,将茶水注入茶杯,先观茶色,再闻茶香,细细品味。
在“麻石巷”里缓慢而行,能感受古镇特有的宁静与浪漫。在名为“初见”的民宿,让人立刻“人生若此如初见”般的美好,米黄色的墙面上有“一起去旅行/陪你热爱这个世界/MAKE YOU LOVE TO TRAVEL”的宣传标语,旁边一根竖木条上横粘着不同颜色的广告语:“总有好运在前方/在人间贩卖美好/不管几岁开心万岁/等浪漫也等你/和你相爱陪你看海/每一天都值得热爱”。
而在名为“初一码头”的民宿,标牌下有两行小字:“风景再变,等你不变/只要你回头,我就一直在”,令人不禁想:既有“初一”,肯定有“十五”。标牌旁几块木条上更是宣扬:“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白沙”“美女的事你少管”“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要么自由要么爱的死去活来”。游客见后,便想:没错,我也很喜欢“初一”……
之前在大围山镇同幸村调研考察时,曾与“小河弯又弯”民宿老板刘志富探讨乡村民宿的发展,他说,过去许多人感叹“故乡容不下身体”,现在却发现“故乡能安放灵魂”,于是许多在外打拼的游子纷纷选择回归故土,建造“有灵魂、有故事、有温度”的房子发展民宿。
白沙白民宿主理人李立正是这样的返乡游子,李立是白沙村民,“95后”大学生,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萌生回乡创业的想法,于是将自家老豆腐厂改造成为特色民宿。或许是受老豆腐厂旧址的启迪,便以白沙豆腐为主题,取名“白沙白”,将民宿设计成豆腐箱层叠的形状,看起来就像是大围山脚下一块块洁白的豆腐,以“白艺术”展现家乡的传统技艺和自然之美。
白沙白民宿设计荣获2023年缪斯设计奖(MUSE DESIGN AWARDS)金奖和第26届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大奖。民宿落成后,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和周边高端度假民宿的新名片,2024年成功上榜湖南省五星级旅游民宿。
说到白沙豆腐,浏阳民间向有“官渡的嗍螺,白沙的豆腐”之说,也是外地游客到浏阳必点的两道菜。李立说,白沙豆腐历史悠久,传承千百年,是浏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给游客提供白沙豆腐正宗制作工艺体验,特地在民宿建设了一个小型豆腐制作工坊。
白沙豆腐采用优质黄豆在大围山泉水中浸泡后,经过磨浆、冲浆、滤渣、煮浆、点卤、压胚、分切等10余道工序,再通过煎、炸、卤等加工,既可为特色菜品,也可作美味零食,回味无穷。在白沙白,游客可品尝“豆腐全席”:软香滑嫩白豆腐、色泽金黄的油豆腐、谷物熏制的柴火香干、香辣可口的麻辣豆腐、茶油麻辣风味腐乳、家常霉豆腐……
白沙美食当然远不止白沙豆腐,大围山镇是“浏阳蒸菜”发源地,自然也是古镇的特色菜肴,还有“浏阳茴饼”“浏阳炒粉”“浏阳香肠”“浏阳粑粑”等等。爱人特别喜欢当地妇女将各种蔬菜水果做成的美味零食,离别前买了好大一袋,说是回去后分给没有来过白沙古镇的闺蜜们尝尝。
古镇一家名为“家的味道”的餐馆门厅,两根麻石柱看起来颇有年月了,柱联曰“水碧峰青瑞目云林气象,民淳俗厚千秌烟火人家”,或许这就是白沙古镇的真实写照……
(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黄婷婷
三审:刘永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