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晗 陈佳 摄影 傅聪
“非遗中国年”到底什么味?
五彩灯笼高挂、灶房炉火“噼啪”、舞龙盘旋欢腾……1月23日,农历南方小年,湖南湘江新区莲花镇东塘村“南科院子”里或许有答案。
“上菜咯!开席咯!”下午3时整,随着一声声响亮的吆喝,一盘盘农家美食端上桌,香气四溢,长龙宴架场了。
一盘盘农家美食端上桌,香气四溢,长龙宴架场。
数十张方桌沿蜿蜒山路铺展足足百米,千余村民、游客慕名而来,分三轮围桌而坐,且歌且饮,好不热闹。
山顶小院被浓浓年味包裹,尽是新春的喜悦。院子的主人彭南科,忙得不亦乐乎,更乐在其中。
“70后”彭南科,是一名“乡村守艺人”。从辞职创业到传承非遗,十年间,彭南科不仅把家乡百年历史的湘西腊肉远销海内外,更成了全网超千万粉丝的三农博主。
竹子造纸、荔枝酿酒,制作打谷机、曲辕犁,皮影、浏阳夏布……2022年以来,彭南科用古法制物、复刻上百件传统器物与工艺,视频火爆“出圈”,让人们看到了独属于中国的生活美学。
活动现场,小朋友们手拿木槌体验打糍粑
“最传统的东西,最能直抵人心。”对于这份“幸运”,彭南科看得透彻。
2024年,彭南科从湘西搬到莲花镇,建起了“南科院子”。石阶、凉亭、篱笆、院子、农舍,占地150亩的“小型山寨”,不仅是彭南科的家,更是他的工作室和拍摄基地。
“举办长桌宴,是对政府和邻里乡亲的答谢,更是希望大家通过非遗感受到中国的传统年味。”这次长龙宴,大到舞台搭建,小到菜品制作,彭南科都亲力亲为。
一边是腊肉、香肠、杀猪菜,一边是打糍粑、磨豆腐、爆人参米,更有女书、花鼓戏、长沙弹词……乡村美食与传统民俗轮番上阵,冬日的小院热气腾腾。
深受民众喜爱的非遗花鼓戏更是成为活动现场的一大亮点。经典剧目《打铜锣》、《补锅》、《刘海砍樵》、《新刘海砍樵》等轮番登台。
“传统民俗年味十足,感觉自己瞬间回到了小时候。”家住开福区捞刀河的胡梅,带着儿子辗转近3小时来到“南科院子”,直言“虽然很不容易,但是非常值得!”
“很多人都说年味越来越淡,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身临其境感受到中国年的氛围,让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到非遗的传承和传播中来。”这是彭南科的新年愿望。
责编:陈佳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