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茜 通讯员 卢木森
“我们家民宿虽然开业不久,但现在月收入已经达到了7、8万元,现在春节将至,房间早就预定满了。”在印山村天玺湖畔的晨夕小舍民宿,谈起自家民宿的经营状况,创办人陈女士就止不住笑意。
就业是民生的根本保障,是托起群众“稳稳幸福”的基石。近年来,长沙县江背镇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结合梅花工贸新区新落地企业和本地新增产能企业用工需求,通过抓产业、搭平台、拓岗位等措施,全力以赴促进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安心端稳幸福“饭碗”,勾勒出一幅就业与发展交相辉映的幸福画卷。
培育本地特色产业,增收基础更加稳固
脆皮金桔、柑橘、菲油果……步入长沙县江背镇五福村的湖南草木集农业有限公司苗圃,五福村脱贫户陈骄阳正在忙着管护棚内的各种果树苗,一盆盆绿油油的果树硕果压枝,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家就在村子里,在这里帮忙打理,一个月差不多有6000元的收入。”陈骄阳乐呵呵地说。
要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家门口就得先有产业。为此,江背镇联合湖南草木集农业有限公司共同推进庭院经济,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主体,按照市场化手段采取固定收益、保底分红等方式,将农户庭院内外、房前屋后、闲散空地等零散庭院资源集约起来,因地制宜种植“五福甜柚”等经济作物。
把乡村资源变成特色产业,真正让群众家门口的产业多起来,以家门口的产业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我们的‘五福甜柚’种植项目成本比较低,产出效益高,不仅能够让农户空闲庭院实现价值最大化,还能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湖南草木集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昱介绍道,目前已累计发展农户、脱贫户85户,种植果园109亩,村(社区)集体发展果园98亩,预计三年内达到1000亩左右种植规模。
打造创新创业沃土,“民宿+”业态蓬勃发展
桃李罗堂前,方宅十余亩。走进江背镇印山村,沿着天玺湖路,整齐有致的别墅、别具特色的民宿依次呈现。
一大早,印山村民宿“自在茶舍”负责人钟磊在院子里忙活着。“今天要来一组客人,我们在提前准备农家菜,努力让客人吃得开心、玩得开心。”他说,去年3月份开业以来,营收便达到了90余万,他对印山村的发展前景信心十足。
“自在茶舍”是印山村以合作开发形式建设的特色民宿。2024年,印山村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盘活“闲置资源”,吸引了水映山房、自在茶舍等一批特色民宿落地,丰富了乡村旅游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动力。
家门口创业、坐屋里收钱……像“自在茶舍”这样的餐饮民宿,在“民宿+”业态蓬勃发展的江背镇还有不少。走进印山村天玺湖畔的晨夕小舍民宿,凉亭小院,环境优雅,内部装修简洁明亮。
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了“美丽经济”的甜头,一大批农二代、农创客和乡贤开始返乡创业兴业,投身于乡村文旅发展的大潮之中。“去年我们新增餐饮10家、民宿6家,带动文旅综合收入达4000万元。”印山村文旅专干徐强说道。
织密就近就业网络,群众企业双向奔赴
就业是民生之本,如何有效满足辖区内就业人员的需求?江背镇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生产需求,充分发挥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作用,以村(社区)为单位,集中力量走访辖区内有用人需求的重点企业,对企业用工信息进行认真摸底调查,细化用工类别、公开用工待遇,围绕创新创业、市场推广、人才招引等方面,精准满足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去年入职了江背镇梅花工贸新区的一家企业,现在每个月都有5、6千元的收入,还包食宿,待遇非常好。”来自江背镇梅花社区的吴女士表示,“其实对我们求职者而言,找到合适的工作才是‘硬道理’,镇上直接把招聘会办到了家口,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据了解,江背镇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搭建招聘平台,线上依托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服务“智慧星”网络平台和“多彩江背”微信公众号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和推广,构建江背“云招聘”平台,共享“云招聘”资源,采取招聘信息精准推送,实现求职方式多元化与便捷化。
“去年以来,我们认真摸底新入驻企业和新增产能本土企业用工需求,鼓励农村劳动力到本地企业就业,通过开展‘春风行动’江背镇专场、‘两重’‘两新’送解优专项行动等招聘会,参与招聘单位80家,提供岗位3800余个,实现就近就地就业540余人。”江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稳定之基。接下来,江背镇将围绕发展之要、企业之盼、群众之需,让产业在乡村落地,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切实兜牢“就业底线”、稳住“就业大盘”,着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千家万户的就业“饭碗”端得更牢更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能。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文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