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公安交警:系统思维高效治理过江交通拥堵

2025-01-04 23:57
字体:【

城市交通治理精细化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治理的成效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年来,长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坚持系统思维,高效治理过江交通拥堵问题,在全市机动车保有量401万辆,同比增加7.62%,过江日均车流82.6万辆,同比上升4.6%的情况下,过江通道高峰时段拥堵指数1.94,同比下降8.5%。

一、优化顶层设计,强化“协同共治”

长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紧紧抓住着力打造“三个高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牢牢把握长沙市全力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的良好契机,主动参与城市“大交通”格局建设。

一是打造长沙2.5环快速路,推进万家丽高架北延线建设,构建起由湘府路高架、万家丽高架、星沙联络线和二环线组成的环型快速路,分担城区60%以上中远距离出行流量,为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松绑。

二是推动4座过江通道建设,香炉洲大桥、湘雅路隧道的建成通车,极大缓解过江交通压力。特别是2024年7月份湘雅路隧道开通后,开福片区交通拥堵指数下降5.1%,银盆岭大桥晚高峰东往西交通流量最高下降36.6%。兴联路大桥、暮坪大桥建设工作正全力推进,预计2025年建成通车,将进一步缓解过江交通拥堵。

三是科学实施预约通行,针对橘子洲景区进出车辆对橘子洲大桥通行的影响,支队积极协调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实行入园车辆预约通行制度,削减50%的入园流量,减少对过江交通的影响,橘子洲大桥日均流量上升15.9%,车速提升16.4%。

二、建立“三快”机制,保障“消红变绿”

全力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全面推行城市保畅“二三三”“三快”工作机制,即:核心区域各类交通事件2分钟发现、3分钟到位、3分钟处置完毕。

一是智慧感知“快发现”,打造数字化“三快”中队,研发交通拥堵预警系统,精准感知中队辖区交通态势和道路拥堵异常状况,并将预警信息实时推送给执勤警力。

二是精准调度“快到位”,“三快”中队设立视频调度岗,集成指挥调度、视频监控和信号控制等平台功能,实现交通态势一图展示、预警处置一键操作、警情警力一屏调度,“支队-大队-中队”分级指挥、协同发力。

三是交通事件“快处置”,“三快”中队配置经验丰富的老民警和事故调解室,专职负责事故现场视频取证、远程定责、纠纷调解。完善网格化勤务和拖车勤务,建立警医联动、警消联动等工作机制,提高各类交通事件现场应对处置能力。在中队辖区挑选社区、单位物业保安,组建交通义警队伍,早晚高峰在拥堵点段,协同疏导交通拥堵,劝导违停车辆,引导事故处理。2024年10月份以来,10个 “三快”中队交通拥堵指数下降4.9%,各类交通事件平均处置时长由以往12分钟缩短至7分钟,中队辖区拥堵指数实现“消红变绿”。

三、精细交通组织,实现“削峰填谷”

坚持“小切口,硬举措,快见效”的理念,针对各过江通道的交通特点,依据大数据建模分析,因地制宜,因路施策,开出“治堵良方”。

一是一点一策治堵点,2024年以来,支队共完成200个路口路段交通组织优化工作。特别是通过研判分析、专家会商,一点一策治理32个重点拥堵节点,各堵点交通延误指数、拥堵指数均同比下降3.17%。其中,在湘府路大桥西侧洋湖路实施禁左、禁止掉头,优化斑马线,压减信号灯相位等措施,平峰洋湖路双向通行效率提升55%以上。在营盘路隧道西北匝道调整车道布局,增加一股驶出车道,东往西晚高峰车流量上升10.6%,拥堵指数下降20.7%。在福元路大桥西北匝道路口实施辅道远引左转、提前掉头、二次蓄水等措施,路口延误指数下降21.5%,车辆通行效率提升18.7%。

二是调优信号提效率,全市107个信控路口开启自适应控制模式,信号灯实时自动优化配时,绿灯空放损失时间下降18%,路口延误指数下降10%。打造175条“绿波带”,车辆平均通行时间减少25.3%,停车次数下降60.2%,市民畅行舒适感明显提升。

三是精准诱导护高峰,对25条进出城主干道、过江通道通勤车辆开展OD分析,向18.6万名车主发送出行诱导信息,15%车主选择错峰出行,道路平均拥堵指数下降6.7%。

四、创新勤务模式,确保“路畅人安”

推动城市交通管理勤务机制改革,针对各类造成交通拥堵的问题及时调整勤务模式,开展精准治理和管控,构建现代城市交通管理警务体系。

一是专业队伍管高架,2024年2月28日,支队确定由特勤大队统一管理全市高架快速路,建立以“情指行”一体化为主导的“屯警高架、动中备勤、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勤务机制。2024年以来,长沙市快速路早晚高峰车速较去年提升30%,日均拥堵指数由1.7下降至1.4。

二是科技赋能畅桥隧,在“六桥三隧”增加32套流量分析和人脸识别设备,以“一江两岸”“六桥三隧”为重点,分区域设置信号控制“一键变红”预案,精准布控查缉重点车辆和人员,有效防范涉车突发事件。试点推广无人机实战应用,充分发挥无人机和警用摩托“一高一快”特点优势,对过江通道等重要路段实施空地一体巡逻,精准预警流量趋势,快速处置交通事件,提升疏堵保畅效率。

三是宽严相济管违停,优化清理51条路段共1392个路内停车泊位,还路于行。施工路段、设泊位路段,以及违停少、投诉少的道路,不设为违停严管路,每季对城区207条共计290公里禁停严管路实施动态调整。对城区20时至次日7时违停不妨碍消防安全和道路通行的,不开展违停执法。对非严管路违停短信提醒后及时驶离的,不予处罚。对建材市场、学校、医院周边道路临时停车的,以劝离为主、执法为辅。对严重影响城市主次干道通行的斜停、垂直停、双排停、多排停等10类重点违停乱象,通过现场执法、鹰眼执法、电警执法,严查严管、重点督查,确保管控到位。(孔亦)

责编:赵志高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