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载于《湖南日报》2024年12月31日09版
文/王茜 童洁
12月25日,长沙县召开了全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全面部署未来乡村振兴发展大计。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是回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愿景。
自2021年启动和美乡村建设以来,长沙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坚持党建为先、产业为基、文化为魂、环境为本、群众为主、配套为要的建设理念,注重微提升、精改造,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建设手法,不断优化改进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着力通过环境、产业和民生“三美融合”的新路径,推动乡村的跨越式发展。
今年以来,长沙县在全县范围内实施1个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片、2个“梦里乡村”综合试点、16个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总投资达1.3亿元,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以“质”铸魂,乡村品质日益焕新
“质”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美乡村建设不仅是生态环境的提升,更是赋予乡村更深层次的生命力,让美丽的家园与丰富的人文底蕴交相辉映。
长沙县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持续发力,始终坚持精准化定位、精品化打造和整体性提升,力求打造更具品质的乡村环境。
“一路上的乡间风景让人感觉真的很‘哇塞’。”“与城市截然不同,文化氛围浓厚。”走进果园镇圆梦“青锋”营内,一群充满活力与情怀的年轻人齐聚。果园镇田汉社区以打造“艺术小镇”为核心,建设十大艺术庭院,并成功吸引陶绘大师谢睿等8位艺术家入驻,形成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福临镇白马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长沙县以“规划图”引领和美乡村的建设进程,精心绘制了一张通往美丽乡村的“建设图”:春华镇大鱼塘村紧紧抓住种业产业优势,整合资金3200万元,精心规划“一环两轴三岛四院多节点”布局,全力打造“种业小镇”品牌,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能。福临镇古华山村通过将白马湖片区与长虹河片区相连,融合周边稻田、茶园及树湘故居等资源,打造成片景区,提升了和美乡村建设的吸引力和可游性……通过科学布局,精细打造,推动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了良好的集聚效应,提升了整体乡村面貌。
在文化方面,长沙县始终坚持以文化为魂,做强品牌名片。
11月6日,在高桥镇文化中心广场上,一场充满书香的文化盛宴吸引了众多居民。活动现场全面展示了高桥镇“书香伴成长”和“行走的阅读空间”两个读书品牌项目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成果。
长沙县通过保护和传承乡村特色文化,充分发掘自然村落的民俗风情、历史沿革、典故传说等丰富资源,形成了“树湘故里”“维汉同心”“希望的田野”“大沙里自然村落”等120个精品文化点位,形成了鲜明的乡村文化品牌效应。
环境整治始终是长沙县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县政府坚持把改善村庄环境作为提升乡村品质的重要抓手。
平坦整洁的水泥路、绿树掩映的农家小院、水清岸绿的池塘水景、五彩斑斓的墙绘……吃完晚饭,黄兴镇鹿芝岭村村民黄建平都要在村里溜达一圈,“真没想到,我们村会变得这么漂亮,真是家在园中、村在景中。”
绿色是长沙县的鲜明发展底色。长沙县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大力实施“三改五整七禁”行动,首创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蓝桶、蓝屋、蓝车、蓝岛”体系,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以“产”兴村,产村融合持续发力
“产”是乡村振兴的动能。和美乡村建设通过产业的升级和社会的融合,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发展,更为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金井镇“茶观天象”天文台。
“我看到了!”“在哪里?在哪里?”10月20日晚,金井镇三棵树茶园传来此起彼伏的惊喜声,湖南省天文协会一行人在茶园观测到6万年一遇的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金井镇“茶观天象”天文台项目是实现乡村夜间旅游产品突破的重点项目,也是创新共富模式、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尝试。
长沙县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核心驱动力,着力打造产村融合的良性循环,通过不断完善产业设施配套,与“一镇一特”和“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相统筹,强化运营管理,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充分挖掘乡村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多重功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青山铺镇洪河村高标准农田。
青山铺镇天华村紧扣“红色引擎”,打造“求是红”研学线路,巧妙将非遗竹编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入乡村建设,还原村落自然生态之美。2023年芒果综艺品牌“快乐老友记”入驻天华村,成功吸引了20余万人次的游客,旅游收入突破500万元。
江背镇印山村以天玺湖为轴心,构建了“一轴三点五片”的景区布局,推进村落景区一体化建设,带动了超过4000万元的文旅综合收入。
2024年,长沙县的休闲农业产业总产值突破24亿元,通过持续擦亮“春季村晚”“撒野帐篷节”等节会品牌,文旅综合收入持续攀升,江背镇的文旅收入突破了4000万元。
以“民”为本,幸福生活步步高升
“民”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和美乡村建设的意义在于推动乡村从“美丽”走向“富裕”。
长沙县始终坚持群众为主的理念,将人民群众作为乡村发展的主体和核心力量,充分尊重并发挥人民的主体性作用,激活乡村建设动能,激发乡村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全面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共创美好家园。
根据“自愿、自主、自治”的原则,全县累计召开1000余场屋场会、户主会议,广泛动员群众参与。通过筹集资金1200余万元、筹劳40000多天,村民自发捐赠苗木、砂石、水泥等物资,折合资金约3500余万元,确保了家家参与、户户受益,成功营造了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在强村富民的战略中,长沙县始终把壮大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作为核心目标,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创新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水”。
金井镇金龙村联合7个村(社区)抱团发展,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开发,推动“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化,预计集体经济年收入将增长60万元以上。
开慧镇白沙村坚持宜居宜业并重的建设理念,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引入药材种植项目,年综合产值超过3500万元,户均增收超3300元。
北山镇北山村则通过村企合作模式盘活闲置资源,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每年经营性收入超过15万元。
路口镇荆华村发展蘑菇种业,围绕地锦农场蘑菇产业基地,把小村庄升级为“蘑菇大王国”,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约50万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年,增加当地村民收入30余万元。
黄兴镇定期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支持返乡青年开展“电商直播带货”,鼓励入驻企业优先聘用本地村民务工,吸纳27户脱贫户等200余人稳定就业,同时带动辐射30余名村民返乡就业、创业,户均增收约8万元。
和美乡村建设真正让乡村成为宜居宜业、幸福美好的家园,这样的故事在长沙县俯拾皆是。
在长沙县,“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一批又一批怀揣着梦想的青年人在乡村找到新的创业机会,成为了“新农人”。和美乡村建设的每一个细节都在为百姓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安沙镇和平村美丽庭院经济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着力提升乡村环境,以绿水青山为基础,打造出一批美丽乡村的示范标杆;以特色产业为支撑,推动农业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以文化惠民为抓手,积极创新乡村治理模式,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一系列有力举措彰显了长沙县在推进宜居宜业乡村振兴工作中不懈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和美乡村建设蓝图在长沙县徐徐铺展:长沙县将坚持规划引领,聚焦因地制宜,以“小匠心”铸就“大精品”;坚持产业发展为基,聚焦新质生产力,以“小产业”推动“大发展”;坚持配套完善为要,聚焦改革赋能,以“小突破”解决“大民生”;坚持生态优先为本,聚焦绿色发展,以“小节点”改善“大环境”;坚持人民群众为主,聚焦治理增效,以“小切口”带动“大变化”,积极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质升级,加快建设乡村振兴标杆区和共同富裕先行区。
(本文图片均由长沙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