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念
有一味人生,是风吹麦浪呼啸的空旷,是山间草木混合四季的芬芳;有一处烟火,是炊烟袅袅升起的温情,是万千星子闪过眸间的美好。循着儿时的回忆,我们来到了万亩栀子花小镇——宁乡喻家坳。
初冬时节,即使不逢花季,花树环绕整个乡村,村民或在田间忙碌、或在塘边垂钓,鸡鸣犬吠、虫鸣鸟啾,交织成一幅宁静幽美、自由闲适的乡村图景。我们从村级主干道转入一侧支路,穿过名为“南青门”“北顺门”的两座牌楼,经过“尾子亭”,便到了一家以栀子命名的菜馆。
这家经营者蔡平高兴地迎过来,招呼我们在院子里小憩。四周是她精心围起的栅栏,微风吹来,丹桂飘来阵阵清香,四、五只狗围着小院欢快跳跃。院角的小亭子里,阳光透过屋檐投下斑驳的光影,更添几分柔和。蔡平早已准备好茶具,我们仿佛久未归家的游子,不待招呼便挑好心仪的位子坐下品茗,周边是空旷的田野,沿着小路看去是一片精心打理的菜地,瓜果蔬菜长势喜人。
休息片刻,我们跟着蔡平前往周边采风,隔壁的老人们在院子里晒着太阳,看到我们这些外来的客人,都微笑着招呼,院子里还摆着各式电饭煲和开水壶,竟然种着多肉植物和叫不出名的野花,看着特别有趣。我们沿着池塘和菜地转了一圈,各自揣着采摘的茶花、青菜,甚至还有刚捞起的小鱼回来了,蔡平的姐姐笑着拿到厨房去加工,不一会儿端上一碟刚刚出锅的油炸茶花让我们品尝,吃上一口香脆可口,清香袭人。
蔡平和我们唠起了家常,她是太平山村太平组外嫁女,外嫁十几年,始终难忘家乡的一切,想着母亲年事已高,她毅然回乡创办了栀子明苑种植场和菜馆,转眼已一年时光。她说,自己在外漂泊多年,突然渴望家乡的宁静,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乡村居住,而自己家乡的环境得天独厚,完全不用去远方寻觅。于是,她带着母亲、姐姐回家“隐居”,凭着姐姐的好厨艺和栀子花的特色品牌,栀子明苑已经打入了知名湘菜体系,当地政府帮助他们联合湘菜协会开发出“宁乡栀子”可食用菜式,让栀子花成为餐桌上的新宠。
闲聊间,不觉已至午饭时间,姐姐招呼我们上桌用餐,我们瞬间被一桌子的美味吸引了,桌上除了宁乡特色菜系,还有栀子品牌菜系。
凉拌栀子花的小碟子里,花瓣被精心调制的酱汁包裹,酱汁的酸辣巧妙地中和了栀子花本身的微苦,入口先是一丝清爽的酸味,接着花香在味蕾上弥漫开来,那股清幽的芬芳在舌尖上跳跃,如同在嘴里绽放了一场花的盛宴。
栀子花炖鸡是这里的招牌。自家养的土鸡炖成香浓的鸡汤,腾腾的热气裹挟着鸡肉的鲜香扑面而来,往锅中下一朵洁白的栀子花,就像是金色的湖泊上飘荡着几许花瓣。鸡肉鲜嫩得轻轻一咬就能脱骨,那浓郁的味道在口腔中散开,从舌尖一直暖到胃里,每一口都充满了家的味道。
还有那用田园里新鲜蔬菜炒制的菜肴,带着泥土的芬芳和阳光的气息。蔬菜保持着脆嫩的口感,只简单地用蒜和盐调味,却将本味发挥到了极致,每一口都能感受到田园的生机与活力。
栀子花煎蛋也是一绝。金黄的鸡蛋与洁白的栀子花相互交融,鸡蛋的嫩滑与栀子花的清香在舌尖上碰撞,散发出一种别样的美味,仿佛是将整个春天都吃进了嘴里。
我们大快朵颐,只恨没多长几个胃,大家原本因为各种原因准备午饭后就返回,竟都心照不宣地要留下来吃晚饭。
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大家或搬一把躺椅午休,躺在桂树下,感受着微风的轻抚;或品茶玩牌,享受惬意时光;或采风摄影,记录田园风光。闭上眼睛,耳边是鸟儿的欢歌和虫儿的低鸣,空气中弥漫着花香,让人心醉神迷。远处的田野,像是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一直延伸到天边。似乎感受到了另一种人生,如旷野的人生,需要泥土、风、雨、阳光、生机勃勃的植株。
傍晚时分,夕阳将天空染成了橙红色,参天的树木都染上了生命的色彩,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配合着轻轻吹起的口琴,满心满眼都是平和喜悦。
白茶清欢无别事,煮好岁月待故人。待到风轻云淡、春暖花开,可否来栀子明苑,听风、品茶、闻花香,来听一场与心灵的对话,来过一次心生欢喜的生活。
责编:陈新
一审:封豪
二审:王文
三审: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