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集政
说起淮洲村,其实并不陌生。淮洲村位于浏阳市社港镇东南部,是原大洛乡政府驻地,2018—2020年,淮洲村是长沙市政府办公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点村,期间曾两度到访淮洲村,只是来去匆匆,没有好好调研考察淮洲村建设发展情况。2024年4月再访淮洲村。
淮洲村,村以人名。2004年,由原集阳、明源、竹峰、练成、苏源等5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25平方公里,辖44个村民组5300余人,因是红军最年轻将领“双百英模”寻淮洲故里,取名淮洲村。
寻淮洲故居
走进淮洲村黄狮塘组,经过一方池塘,走过一段绿竹林荫道,一座夯土墙、悬山顶、覆小青瓦的农家三合院映入眼帘,正门两侧石刻八个大字:“南国黄狮,中天赤帜”,这就是寻淮洲故居。故居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占地约700平方米,坐北朝南,土木结构,是浏阳地区普通合院式民居建筑,大小房间12间。1912年8月,寻淮洲就出生这里。主屋的一角,摆放着寻淮洲曾使用过的竹篮和他母亲用过的纺纱车。
寻淮洲生平事迹陈列馆里,分为《年少壮志显英才》《转战闽赣建功勋》《抗日先遣担重任》《沙场捐躯励后人》4个部分,详细介绍了寻淮洲短暂而又传奇、辉煌的一生——
寻淮洲13岁高小毕业时在《现在的我》中写下:“对于学业上,应该猛力前进,求一些丰富的知识;对于身体上,应该竭力锻炼,求一个强健的身体;对于办事方面,更应该随时联系,养成很好的才干,预备将来与国家做些大事业……”
1927年初,革命浪潮席卷浏阳,寻淮洲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随浏阳工农义勇队参加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再到红都瑞金,寻淮洲跟随红军转战湘赣边界、激战大柏地、三战闽西、九攻吉安……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在战斗中不断显现出来,很快由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升任师长、军长,1933年10月任红7军团军团长,成为当时红军最年轻的军团长。
1930年12月30日井冈山龙岗大捷后,毛泽东欣然写下《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其中有“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而活捉了张辉瓒的正是寻淮洲。
方志敏后来在囚室所写《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这样评价寻淮洲:“他是红军中一个很好的指挥员,他指挥7军团,在两年之间,打了许多有名的胜仗,缴获敌枪6000余支、轻重机枪300余架,并缴到大炮几十门。”开国大将粟裕曾在寻淮洲领导下作战,比寻淮洲年长5岁的粟裕回忆说,寻淮洲是在革命战争锻炼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军事指挥员。
1934年12月,在安徽黄山谭家桥战斗中,寻淮洲指挥部队同数倍于己之敌展开激战,腹部中弹,英勇牺牲,年仅22岁。在为中国红色革命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时候,他心心念念的依然是——“北上抗日!……北上……抗日!”“消灭敌人!……消灭……敌人!”2009年9月,寻淮洲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双百英模”之一。
淮洲村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一片英雄土地。这里涌现了红军游击队浏阳北乡第一支队创始人徐洪师长等67位革命烈士。徐洪(1901—1935年),1927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曾任中华苏维埃政府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湘鄂赣红军独立第一师师长兼政委、红18军政委、红六军团18师师长。1935年3月在赣江上游信丰地区,被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突围中不幸牺牲……
“寻淮洲精忠报国的奉献精神,就是我们淮洲村发展振兴的灵魂”,淮洲村党总支书记寻玉珍说,淮洲村丰厚的红色文化遗产不仅蕴含着巨大的旅游价值,更赋予了淮洲人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精神气质。
考古发现,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位于捞刀河上游的社港地区就有人类居住,因捞刀河穿境而过,成为商埠港口,故名社港。淮洲村之所以成为英雄辈出革命老区、红色沃土,根植于深厚的人文环境和历史底蕴。
淮洲村西南的槽珠塅是一个圆形冲积平原。寻玉珍介绍,槽珠塅之名源自三国时期鲁肃所赐。相传,古时社港为长沙东北屏障和交通咽喉,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鲁肃曾在此操练水军。有一年突发洪水,槽珠塅一片泽国。鲁肃带兵乘船来到此地,当时大雨倾盆,五条河流洪水汹涌,向塅中奔腾而来,形如五马奔槽。鲁肃对手下说:“不知这里是什么地方,就叫五马奔槽吧!”洪水退后,发现此地原是一个红石岩平地,中间石槽里有很多鹅卵大小的圆石,形如珍珠,鲁肃便说:“五马奔槽是洪水来时的临时景象,现实景象是长远的,叫槽珠塅更妥些。”槽珠塅之名沿袭至今。
槽珠塅周围群山环绕,山峦叠翠,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捞刀河支流芦溪河从塅旁流过,有两山隔河相望,像是伸着长长鼻子卷草吃的大象,俗称双象山;塅南有两山,形如狮子蹲坐,俗称双狮山;还有的山像猫坐河边待鱼,有的像金鳅下海,有的像猛虎出塅,有的像游蛇过江,有的像卧牛歇息,有的状如睡枕……七仙殿山上有座七娘庙,至今流传着古老美丽的传说。
芦溪河上有两座单孔古石拱桥,即高寿桥和苏家桥。高寿桥于清光绪年间当地乡绅黄月卿等人倡建。据传此地“风水”甚好,当地人多高寿,故名“高寿桥”。苏家桥也称苏侍郎探母古桥,传说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此地的京官苏侍郎回家探母,被芦溪河阻碍,苏侍郎急于见到母亲,于是捐资修建此桥,故名苏家桥。一条路自北向南从塅中央穿过,把两座古石桥连接起来,形成南北对称的风景图。
芦溪河上高寿桥
高寿桥至今保存完好,桥两侧各有一棵古樟,枝丫交接在一起,形似一个绿色亭子,过往客人到此无不驻足观赏,流连忘返。苏家桥一度破损,1985年当地乡贤组织属地村民进行一次维修,桥东是村老幼活动中心,有篮球场和各种健身器材,常有人在这里锻炼身体,漫步休闲。两座古桥曾是南北交通要道,如今仍然是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交通设施和休闲场所。
槽珠塅旁边罗家年有一座林孔士墓,为清代敕赠六品衔林孔士夫妇合葬墓,修建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墓葬坐西朝东,全部用青石砌成,三级阶梯布局,由墓冢、墓围、墓碑、拜台、望柱等组成,形制古朴典雅,图文雕琢精美,整体保存完整。
而徐氏宗祠及徐氏支祠更能体现淮洲村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据传,徐氏发于昌江(现平江县),于大唐创派,“安任拓五福,广振国朝臣”,取“安”为始派,徐安贞公为徐氏始祖。故徐氏宗祠石柱联:“邹峰传心道学儒林开远派,昌江发脉文章经济焕先猷”。咸道五年(864年),徐安贞曾孙五伦公(字维常)由平江迁入浏阳。《浏阳志》载,徐维常为入浏徐氏始祖。
芒竹寨下徐氏宗祠
徐氏宗祠座落在杉树塅,建于1917年,左有青龙飞舞,右有白虎伏卧,前山如笔架,后山似蟒蛇蜿蜒,捞刀河支流拥抱大门,青砖墙体,红石廊柱,木架擎顶,石砌天心,八方拱门……是浏阳境内保存较好的古建筑之一。正门及东、西侧门分别有“修其祖庙,教以人伦”“源承东海,瑞启南州”“金枝衍秀,奕叶争芳”三幅门联。祠内有“大唐贞观八年礼部尚书王珪赠序”和“大唐贞观七年右丞相亲征奉太宗之诏赠序” 以及重修祠堂序。
徐氏支祠又名徐氏大华宗祠,座落芒竹寨下,群山环绕,依山傍水,绿林毓秀,青砖古瓦,古色古香,建于1892年。祠堂分上下两栋,中间过亭,左右有天井,上栋设宗祖神台,台上神像东有万全公,西有其正妻袁氏夫人。大华祠是思文徐氏宗祠,祠堂宗祖始于明代一品光禄大夫徐万全长子思文公。
徐氏在淮洲村繁衍生息,耕读传家,忠孝廉节,书香族旺,人才辈出。徐氏现有人口4万多人,分布浏阳各地,至近代,红六军团18师师长徐洪即徐氏族人,有革命烈士19人,老红军4人。社港镇党委书记曾义认为,徐氏宗祠(支祠)是淮洲村民良好家风的传承地,也是淮洲村民精神信仰的寄托地。
淮洲村地处浏阳、平江交界处,有耕地3200余亩,水域500余亩。近年来,淮洲村立足自然地理特征和特殊区位优势,坚持以红色资源带动绿色产业发展,在主打“红色旅游牌”的同时,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打好“绿色产业牌”,成为湖南省两型村庄、省乡村振兴创建示范村。
2016年,以打造淮洲屋场为起点,成立浏阳淮洲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及浏阳淮之洲土地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公司+农户”模式,流转土地1300亩,发动近700户农户以土地等方式入股,发展荷花种植与水产套养、精品水果种植。寻玉珍介绍,淮洲村目前已建成千亩荷花种植与水产套养基地、百亩黄花菜种植基地、原生态精品水果基地等,精心打造十里观光农业走廊,创新推出淮洲莲子、金针花、高山梨、桑葚等绿色生态食品和龙虾、螃蟹等特色水产美食,每年举办以“莲开盛世·荷你相约”为主题的荷文化节。
十里荷塘,睡莲初绽。“淮洲村荷花种植达2000多亩,等到夏天荷花开时,千亩荷塘连片,来赏花的人蛮多的”,寻玉珍说。不由想起多年前,单位组织秋游洞庭活动,乘船湖中采摘莲蓬的情景。
莲一身是宝,不仅花开时可以赏荷花,更重要的是莲蓬、莲子能够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莲蓬无论是嫩、老、黑、干都有用,甚至连荷叶也有市场,做菜做茶都可。寻玉珍说,为确保莲蓬、莲子销路,淮洲村引进江西手工白莲加工商达成长期合作,通过分拣,把不同成熟度的莲蓬包装销售,水果莲蓬采摘销售一批,然后麻蓬销售一批、铁莲销售一批,再加工干莲销售一批。
黄花菜种植是淮洲村近年来发展的又一特色产业。黄花菜,又名金针菜、柠檬萱草、忘忧草,其花瓣肥厚,色泽金黄,香味浓郁,营养价值高。2016年,淮洲村从“黄花菜之乡”邵东县引进黄花菜种植,建设百亩黄花菜种植基地,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目前市场上新鲜黄花菜批发价出货8元/斤,干黄花菜销售价格50元/斤左右”,寻玉珍说。
黄花菜被称为“懒人庄稼”,一年种多年收,后期管护费用低,对劳动力要求也不高,主要是除草和采摘,劳动强度不大,就在家门口做事,村民很喜欢。“黄花菜不仅是一种珍贵的花卉食品,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曾义说,黄花菜花期从5月到9月,届时,一朵朵金黄的花朵随风摇曳,放眼望去,黄花菜地如同铺上一层金色地毯,被誉为“金色产业”。
茁壮成长的田野
烟叶种植更是淮洲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曾义表示,近年来,由于农业补贴逐渐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高涨,许多种植大户都想方设法扩大种植面积,而烟叶种植的比较效益更好,每亩净收益2500元以上,更受农民欢迎。为了平衡各村农民利益,镇党委政府为此费了不少心思。
站在纵横规整、条行整齐的烟田前,一株株烟苗沐浴在春光里,一片片嫩绿的烟叶伸张着手臂,像是张开小嘴吸吮着春的养分,仿佛能够听见烟苗茁壮成长的呼吸。“感谢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近几年淮洲村烟叶种植每年都在1000亩以上。”寻玉珍看着烟田,眼里透着亮光,似乎那一片片绿色的烟叶就是一张张绿色的钞票……
传承一份红,种下一抹绿。依托寻淮洲故居红色资源优势,淮洲村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壮大集体经济,助力村民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摸索出一条以红带绿、红绿交融,让红色资源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奏响共富乐章,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1.8万元。
徜徉淮洲故里,干净整洁的沥青道路,古色古香的桥亭屋舍,千姿百态的花草林木,依山傍水的农家院落,精巧别致的美丽屋场……红绿相融的淮洲村,一派世外桃源的田园美景。
(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张福芳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