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山村传奇

2023-12-11 15:19
字体:【

文/蒋集政

2023年初冬时节,因为调研特色村庄建设,再次来到被誉为“三湘第一村”的印山村。

天玺湖映印山美

来到印山村,一座碧波荡漾的美丽湖泊便映入眼帘,湖畔有石刻“天玺湖”。天玺,天子玉玺,帝皇之印。小小的一座村中湖泊何以帝皇玉玺命名?印山村史馆中的“岁月留印”篇,为我们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美丽的天玺湖

相传,“印山”村名由来,因秦始皇南巡时为镇洞庭湖风浪抛传国玉玺于此而得名。史载,秦始皇扫六合,定乾坤,神州四海一家,气象一新,书同文,车同轨。雄才大略、踌躇满志的秦始皇于是积极改革出新政,筑万里长城御外敌,更是带上名相李斯等随从将士巡视天下。

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南巡来到洞庭湖。此时八百里洞庭风急浪高,秦始皇所乘龙船在风浪里颠簸不停,大有倾覆之险。李斯进言:“大王,此为湘水神灵湘夫人之诉求。昔尧帝之女娥皇、女英下嫁给布衣天子舜,助舜创建千秋功业。舜禅位于禹,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娥皇、女英万里寻夫,投江殉情,是为湘水神。”秦始皇闻听大为感动,于是抛出传国玉玺以镇风浪,并决定去九嶷山朝拜禹帝陵,以慰湘水神灵。

秦王抛印后,云开雾散,风平浪静,日照洞庭,湖水如镜。一众将士有惊无险,弃舟登岸。那玉玺随洞庭湖水溯湘江而上,最终在洞庭南岸化作一山,形似印鉴,故称“印山”,又称“印山台”,从此佑护一方百姓安居乐业。

因为印山台形似印鉴,印山人借此打造中国传统印章文化。印山村印章文化馆内,秦始皇传国玉玺实物模型赫然在目: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馆内还有篆刻起源、篆刻种类、篆刻发展、印山与篆刻艺术的介绍,以及长沙丞相印、广陵王玺等印章实物图,人民公社时期木制印章等。

如今的天玺湖无疑是印山村最靓丽的景观。初冬的天玺湖像一面巨大的明镜清澈涟漪、波光粼粼,湖心曲桥长廊、亭台楼榭,湖岸绿树婆娑、屋舍俨然,宛如一幅美丽的水墨山水图。村党总支书记刘罗仕介绍,天玺湖于1999年底启动建设,历时13年,斥资约3亿元,分六期修建而成,湖水面积约700亩,与长沙烈士公园年嘉湖不相上下,有“长沙小西湖”之称。

天玺湖是“河湖长制主题公园”。江背镇镇长周勤超介绍,公园围绕水文化元素,充分展示与河湖长制相关的水利知识和“绿色发展、人水和谐、高效节水、依法治水、科学治水”的河湖长制宗旨,旨在提升人民群众知水、爱水、护水、惜水意识,引导民众参与治水、管水、节水、护水。

印山台广场传国玉玺

天玺湖中建有印山台休闲广场,有桥分别与印山大道、天玺湖路连接。休闲广场上有“印山台”珊瑚石刻和白色大理石“传国玉玺”雕塑。在“天玺亭”与“瑾玎亭”中间,有一面长方形石刻,上刻《天玺湖颂》,是印山村乡贤蒋新祺撰文,湖南省文化厅原厅长周用金所书。蒋新祺曾在长沙市委工作,是我的老领导,见此,油然而生景仰崇拜之情。

在印山村可不止“遇见”蒋新祺一位老熟人。天玺湖接待中心旁临湖的桃李园,珊瑚石刻上的“桃李园”便是谭小平所书。上世纪90年代初,我便与谭小平相识,那时他已是小有名气的青年书法家,后来书法艺术与仕途双得意,没想到在此处见到老朋友的墨宝,倍感亲切。

天玺湖有“一湖五景”之说,湖畔及湖心岛有天玺寺、天云阁、狮王殿、乾坤塔、熊瑾玎故居。天玺寺静卧湖旁,天玺寺是印山村民自发提议,自发筹资,自主设计,自主建成的。狮子殿矗立于湖心山头,天气晴朗的日子,可于山巅观日出日落,尽赏印山湖光山色。印山村是被周恩来誉为“最可信赖”的“红色管家”熊瑾玎的故乡,天玺湖畔建有“瑾玎廉政微公园”,让游人在欣赏天玺湖美丽风景的同时,重温熊瑾玎清正廉洁的红色故事……

裕华台闻钟声廻

上次到印山村是油菜花开时节,裕华台还没有开放。参观印山村史馆、印章文化馆后,我们直奔裕华台。沿着村中沥青路,经村民议事厅、百家姓文化墙,来到“上马石”,便是裕华台登山入口。

说起“上马石”由来,据传可为御赐之名。清代,此地书香门第郭氏,家有豪宅,与同窗陶镛滨毗邻而居。后郭为县丞,陶为布政,虽官位悬殊,仍为莫逆。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陶回乡省亲,郭相邀宴请,忽接朝廷传旨,命陶速进京面圣。郭忙将陶马匹牵至庭前巨石边,祝陶走马上任。陶诚谢之余,突发奇想:好个“上马石”!陶进京面圣提及郭之友情,奏请皇上为郭宅赐名,不意乾隆准奏,欣然写下“上马石”。虽时过境迁,旧宅已成如今乡间别墅,但“上马石”之名一直流传至今。

从“清雅之境”牌楼下沿阶拾级而上,路旁有“清廉星沙之印山故事”,主要是徐特立和熊瑾玎的清廉故事:《没有字的教科书》《5元招待费》《被门卫轰走》《清廉好家风》等。半山腰处有一座“清新亭”,圆木四柱方顶,特制茅草覆盖,掩映在茂密林树之下。此时微风拂面,寒意顿生,心想,清新亭名如其境,于此,想不“清新”都难。

来到山顶,一座高大雄伟的四方形塔台呈现眼前,据介绍,塔台总高度30米。抬头仰望,发现弧形拱门之上,“裕华台”牌匾又是老朋友谭小平所书,看样子身为市委领导的谭小平没有少来印山村考察指导。

刘罗仕介绍,2022年,为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壮大文旅产业,实现乡村振兴,村里研究在印山台组沿着山体自然走势,布亭台、辟游道、建观景台,建设一条新的旅游线路。裕华台由湖南印山台水泥有限公司捐资建设。

裕华台一层大厅墙上有天玺湖全景浮雕画。沿着旋转楼梯上行,楼梯墙壁上有印山村工业发展历程介绍,裕华台像是印山村工业发展展示馆:从1967年做主席像及美术像框厂、小变压器线圈厂开始,1970年建厂房以经营无线电变压器、打螺丝为主,1976年投资10余万元建年产3000吨土立窑水泥厂……看到这里,心想,印山村水泥生产原来早有基础,改革开放后抓住乡镇企业发展机遇,成为声名远播“水泥之乡”不是没有原由的。

上世纪80年代初,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印山村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水泥产业。李焕然出任厂长后,水泥生产突飞猛进,“印山水泥”很快成为“金字招牌”,规模、效益不断增长。进入新世纪,以企业改制为契机,技术不断更新,市场不断拓展,产业链不断延伸,实现向综合性绿色建材企业转型,发展成为“三湘第一村”。吴邦国、曾庆红、王兆国、盛华仁、周强等领导先后到印山村视察指导工作,吴邦国委员长欣然题词:“富裕和谐印山村”。

登上裕华台顶层四周眺望,印山村全景尽收眼底。此情此景,突然想起一层大厅承重柱上的印山风景题诗照,其中有《游印山》:“欲赏风光美/情融山水间/帝皇曾到否/玉玺每寻难/野醉秋声老/诗吟笑语欢/此生常逐梦/天外几重天”。顶层过道有“灵秀印山”雕塑,上书“你呀你,是自在如风的少年”,似是在告诉人们,千年印山村在时代风潮里正意气风发,宛如自在如风的少年……

走下裕华台,问此山名,刘罗仕说,这座山一直没有名字,不过山脚下以前这个村民组社屋所在地有一棵大榔树,人们习惯叫榔树脚下,可否山以树名,就叫榔树山?我自不敢妄言,却以为然。如果山上多种榔树,更名副其实。

裕华台前大铁钟

裕华台前有“揽月亭”,亭旁一株大树上挂着一只大铁钟。人民公社时期,印山生产队择高处悬挂此钟,并以钟声为号,指挥调度社员每天的集体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制的实施,大钟完成了它的使命,“历史的钟声”渐渐淹没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为传记历史,乡贤村民李赛明全家捐资复址建“揽月亭”,并在亭旁悬挂大铁钟以承载几代人的记忆。刘罗仕特地用铁锤敲响大钟,“叮叮当,叮叮当……悠扬悦耳的钟声响彻山巅,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久远的峥嵘岁月……

麻姑井酿酒香浓

没有到过印山,只听闻“三湘第一村”现在的富有,来到印山才能感受这里的历史底蕴。不说村中壁画墙、印章文化馆、村史文化长廊、农耕文化馆等呈现的景物典故,单说村里的公井、麻姑井两口古井就可见一斑。

“山林秘境”旁“公井亭”

离裕华台“山林秘境”出口不远便是“公井亭”,井旁有珊瑚石刻,一面为“公井”,背面为“天下为公”。亭旁有《公井记》,据介绍:清末,某年大旱,十井九枯。居住于此的十几户人家集资修建了这口公用水井,谓之“公井”。泉水汩汩,经年不绝。从此,人们聚井而居,共享甘醇,其乐融融,“井公冲”由井而名,后演变成“井古冲”。

麻姑井更负盛名,2023年入选首批“长沙老字号”。麻姑井之名,据传是麻姑大仙托梦舀喝井水治愈当时上采田村民所得怪病而来,有“神井”之称。麻姑井水清冽甘甜,从不枯竭,常年饮用,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悠悠古井滋养着一辈又一辈印山村人,老辈印山村民都有与古井的亲昵记忆:“吱吱吱……”是空铁桶扭动入井的声音;“咣”,是装满水铁桶落地的声音;再“吱吱吱……”,装满水的铁桶摇出了井台。

天生好水酿甘露。“这口水井的水质特别适合酿酒”,长沙麻姑井酿酒公司创始人周平这样介绍。周平祖先原住长沙三王街,乃酒业大亨,酿酒技艺精湛,秘方殊多,代代相传,周平是长沙市糯米黄酒酿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人。麻姑井酿酒公司创立于1999年,2016年周平流转20亩土地,决心打造麻姑井酒文化创意旅游综合体。“黄酒酿造作为一门手艺,要粮必精、水必甘、曲必陈、器必洁、工必细、储必久”,依托这酿造三字经和独特技艺,并与现代科技设备有效结合,经过几年努力,麻姑井酿酒公司成为集生产加工、文化创意、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特色产业园区。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独有,被誉为“国粹”,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有人说,“一部酿酒史,半部华夏史”。实不为过。公司负责人赖令陪同我们参观麻姑井黄酒窖藏基地“日月洞”,洞口有对联:“洞小乾坤大,心宽日月明”。

窖洞建于一座山下,赖令介绍,基地可用“三最”来概述:一是窖多窖大为最。基地占地约5000㎡,窖洞长1000余米,4条主窖12条分窖,两侧分布999个窖穴,每穴安放一个盛酒500公斤的陶制酒缸,一次可窖藏500吨;二是工程难度为最。建窖全系土法上马,人工作业,耗时六载,叩石垦壤,肩挑手提,先后用掉铁锹百余把、钻花千余支,运走土石方万余吨,耗资4000万元,周平因此被誉为“现代愚公”;三是美丽壮观为最。窖列八卦阵式,钢筋水泥拱顶,麻石嵌壁,油漆地面,置身窖内,宛若迷宫,灯映酒缸,甚为梦幻。

走出窖洞,赖令告诉我们,窖洞内常年温度15℃—20℃,以保持酒的口感和风味。“窖藏时间最长的一坛酒,是1999年第一个窖洞挖好时埋进去的”。窖洞出口处有两间大厅,陈列各种各类麻姑井酒,供游人歇息品尝。与现代化条件下批量酿造的黄酒不同,麻姑井黄酒选用的是上等优质稻谷,“经过浸泡、蒸煮、发酵、冷却、压榨、过滤、蒸馏、陈窖等多道工艺流程,纯天然酿造”。目前麻姑井酒厂年产酒量30吨,带动当地20多家农户就业,并与周边农户达成150亩糯米田原料供应协议……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向以酒寄情、以酒舒意。唐代诗人李白常《待酒不至》:“玉壶系青丝,沽酒来何迟。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晚酌东窗下,流莺复在兹。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他也因“斗酒诗百篇”成就诗仙之名。上次在《多彩江背》中抱怨赵柏林“不够朋友”后,柏林兄还真几次邀请我来印山他屋里做客,遗憾未能如愿。工作午餐安排在天玺湖畔“湖边人家”,虽然“时间所有的相遇/不是久别重逢/而是此时此地”,但不能饮酒。只能期待再次印山行,品一品柏林兄“过期”老酒,还有麻姑井酿黄酒……

(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责编:封豪

一审:封豪

二审:王晗

三审:周韬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