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有“才” 于斯为盛

2023-10-10 15:42
字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贺喜迎 记者 王晗

城,为人而建,因人而兴。对一座城市而言,吸引、留住和利用好人才,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战略议题。

中秋前夕,湖南湘江新区举行“百万校友回岳麓”系列活动之“共叙岳麓情 潮涌向未来”活动,聚校友于一堂,叙同学之情、谋发展之路。

9月,第六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评选结果揭晓,湖南湘江新区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管理委员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助力人才引育汇聚》荣膺“全国最佳案例”……

近年来,湖南湘江新区求才若渴,组织工作部落实人才政策、做优人才服务,岳麓山大科城等平台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产业服务平台,八方人才近悦远来、于斯为盛。目前,直管区人才总量达90万,柔性引进两院院士36人,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2400余人。

人随产业走 科研平台充当“强磁场”

“人随产业走”是广大人才工作者的共识,新型研发机构的设立、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吸引更多人才聚集,正向循环形成。

2021年9月,湖南大学·长沙半导体技术与应用创新研究院(简称“研究院”)由长沙市政府、湖南大学、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管委会三方共建成立。当年,研究院被列为“长沙市十个重大科技创新标志性项目”之一。

“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如果没有人才,创新则难以为继。”湖南大学半导体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副院长张明曾在公开采访时表示。

基于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研究院通过校内引进、校外招聘、柔性合作等方式进行人才的汇集和团队的建设,已组建完成SiC功率半导体、Si-IGBT功率器件、新型显示技术、集成电路设计、新一代半导体器件、柔性电子学等6个研发团队。

预计5年内组建拥有全职核心技术人员100名以上、国际一流的研发与技术服务团队,与省内半导体领域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协同创新中心),形成每年1000人规模的半导体领域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这是研究院定下的“五年目标”。

如今,湘江树图区块链创新中心、特种玻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创瑾科技先进电子研究院等10余家技术创新平台,在大科城范围内集聚发展。

舞台 聚英才,助力企才“双向奔赴”

对年轻的湖南湘江新区来说,要广聚英才,必须搭好舞台,多渠道、多维度拓展引才宽度,坚持引育并举。

如何让企业和高校学子从互相了解到“双向奔赴”?大科城给出“个性化”解答——开通“人才巴士”,带高校学子走进企业,催化才企之间的磁吸效应;建立450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吸纳学生参与企业生产研发工作。

“多亏了大科城这场双选会,我收到了山河智能的‘Offer’,毕业后将回到印度尼西亚,为长沙智能制造设备做推广。”留学生陈汉雄是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去年9月,他收到来自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预录通知书”,邀请他担任印尼挖机公司的商务助理。

在2022年6月的“智汇潇湘 才聚星城”“2022年就业直通车”活动暨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第二届跨国企业属地化人才双选会上,全省60余家知名跨国企业前来“揽才”,发布500余个岗位需求。

不仅如此,大科城打造的“人才聚合行动”,积极在长沙、株洲、湘潭设置专场活动,已累计为长株潭重点企业、湘属跨国企业输送人才2768名。

服务有温度 于细微处“留人留心”

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必然能于细微处“留人留心”。

对此,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刘晨辉教授体会颇深。作为大科城首批“人才服务卡”的持卡人,他分享了体验感受:“人才服务卡的功能涵盖了日常生活所需服务,非常人性化。现在我每天都是免费乘坐地铁上下班,开通‘视频问诊’功能,一站式享受线上看诊,挺方便的。”

刘晨辉提到的“人才服务卡”,自2021年5月正式颁发以来,服务功能多次拓展。作为全省首张集线上就医、免费地铁出行等各项服务为一体的“惠才卡”,目前已经惠及1180余人。

近年来,湖南湘江新区坚持从人才需求实际出发,着力解决他们关心的“关键小事”,逐步建立覆盖人才“住房就医、子女教育、项目申报、创业辅导、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服务链条;高标准建设人才公寓,吸引高校、企业人才入住。

今年1至9月,累计为13843人发放青年人才补贴,为168人发放职称技能补贴,认定实习基地136家,受理大学生实习及就业补贴1336人,入住专家公寓58人,解决人才购房资格198人。

责编:王宇蓝

一审:范远志

二审:张福芳

三审:周小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