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火炬再出发 奋力迈上新征程
中共开福区委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1年7月1日T20版)
开福,地处长沙北部,总面积188平方公里,因千年古刹开福寺而得名。开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山清水秀,生态环境美;宜居宜业,营商环境好;产业兴旺,发展后劲强;安定和谐,幸福指数高。伴随着建党开天辟地、建国改天换地、改革开放翻天覆地的铿锵步伐,开福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谱写了一曲曲振奋人心的时代赞歌。今日之开福,历久弥新、风华正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开福必将谱写新的华章、开启新的幸福。
立足新发展阶段,开福锚定新的时代坐标
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新的时代坐标,意味着“北富”事业已取得决定性成就。新中国成立时,这里为长沙北区,总面积仅1.7平方公里,总人口不足6万人,境域狭小、空间逼仄,经济类型单一。直到1996年,长沙市区划调整,在原北区基础上设置开福区,城乡因之一体,区域由是宏开,发展自此提速。今天的开福,总面积188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82万人,是1996年的3.6倍;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1亿元,是1996年的102倍;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0.7亿元,是1996年的107倍。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开福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城乡品质不断提升,改革开放创新进一步深化,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持续增强,连续16年保持了全省“平安区县”称号,成功入选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区、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强盛、精美、幸福、厚德的“北富”蓝图逐步成为了现实,各项事业展现出蓬勃发展、再起宏图的崭新气象。新的时代坐标,昭示着“北强”篇章即将全面开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为我们确定目标任务、制定政策措施、部署重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开福区“十四五”期间将以“践行三高四新、奋力迈向北强”作为发展主题,着眼于打基础,强产业,实现高质量北富,筑牢北强根基。同时,区委提出在“十四五”基础上,再接续奋斗两个五年。第一个五年见成效,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北强轮廓初步呈现;第二个五年提质效,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基本实现北强目标。这既是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和市委对开福“一主三区”发展定位的政治要求,也是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盼的必然选择。我们将坚定这个目标,按照“产业立区、创新强区、开放兴区、文旅活区、民生安区”的思路,一届接着一届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理念一以贯之,蓝图一绘到底,奋力谱写建设现代化北强新开福的新篇章。
(碧水蓝天、生态宜居的秀美开福。)
贯彻新发展理念,开福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我们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可持续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高质量发展。开福境内拥有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中国大飞机起降动力实验平台、“航天之星”创新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创新平台,软件产业、信创产业、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互联网经济等一批新兴产业开始萌芽、逐步成形,具有厚实的创新基础和显著的创新优势。我们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化人才支撑、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不断激发人才创造力、产业驱动力、科技引领力,进一步集聚和转化创新优势,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中展现开福担当。
坚持把协调作为内生特点。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开福作为省会中心城区,必须在协调发展中走在前列。围绕长沙市建成区1000平方公里、人口1200万的目标,以金霞新城为依托,以产城融合为引领,以片区开发为抓手,加快完善城北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吸引更多人气、商气向北集聚,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全域城市化步伐。坚持规划引领,注重城市体检,抓紧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实现产业导入、精明增长,让城区人居环境更优、产业空间更广。
坚持把绿色作为普遍形态。绿色发展的核心要义就是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开福生态资源丰富,拥有“三山四河十湖十园”,水域面积20平方公里,水岸线75公里。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强烈的历史担当,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严守“三线一单”,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静音、治废五大工程,坚决打赢“新三年”蓝天保卫战,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夯实全域文旅融合发展的生态底座。
坚持把开放作为必由之路。开放是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必然要求。中央出台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十四五”规划把长株潭都市圈列为国家层面重要增长极,省委确定“三高四新”战略,积极构建“一核两副三带四区”经济发展格局,着眼拉通长沙-岳阳经济走廊,市委致力融入长江经济带,实施“北进”战略,为开福扩大开放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开福具有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和完备的物流体系,拥有金霞保税物流中心、长沙货运北站、长沙新港等开放平台,具备良好的开放发展条件。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融入中央、省市开放战略,积极参与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国际合作、区域协作,努力建设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门户。
坚持把共享作为根本目的。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十三五”期间,开福民生事业投入资金302.5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4%以上,有力推动一大批惠民政策举措落地落实,有效改善和保障了民生。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向更高层次、更高标准提升,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劳有厚得、幼有善育、老有颐养、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上持续发力,高质量办好民生事业和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构建新发展格局,开福担负新的历史使命
新发展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将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广泛流通,对于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我们将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找准位置和比较优势,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努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聚焦实体经济重要支撑,促进产业升级。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集中力量提升视频文创、智能制造、现代物流、金融商贸四大支柱产业,推动产业链多维度延伸、渗透、重组、提升,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引导食品加工、工程机械、建筑等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提质升级,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发展软件产业、信创产业、航空航天、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供给体系与需求结构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促进市场繁荣。围绕“两新一重”、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等领域,大力实施扩投资专项行动,滚动实施一批优质项目、高端项目、引领项目,持续增强发展动能。积极拓展消费场景,丰富消费业态,增添消费载体,优化消费环境,打造都市全业态消费目的地。积极推动提振消费和有效投资相互促进,建成更多特色商圈、特色楼宇、特色街区,以优质产业、品质城区集聚人气。发挥世界之窗、湖南广电、海底世界、开福寺、省博物馆、沙坪湘绣等文旅资源优势,做好文旅资源融合拓展文章,促进文化旅游、VR体验、虚拟娱乐等消费新业态快速发展,打造更受青睐的全域文旅示范区。
发挥通江达海区位优势,促进对外开放。大力拓展开放平台通道,加快推进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跨境电商第三城、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加强与中国(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联动,全力打造“现代物流承载区”。着眼内循环为主背景下的区域联动发展,全面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抢抓“加快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纳入国家规划的重大契机,全面完成省市关于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铺排的各项任务,全力打造长株潭城市群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
开福区的行政版图形似火炬,这支火炬意喻着传承与使命,开福发展的接力棒已传到我们手上,我们有责任让它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支火炬意喻着昂扬与力量,北强开福的蓝图已绘就在我们眼前,我们惟有携手并肩、奋勇前进;这支火炬意喻着光明与希望,奋斗在这片开启幸福的土地上,我们一定要让开福人民感受到更多的温暖与良善。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高擎火炬再出发、奋力迈上新征程,在前进道路上跑出新速度、干出新精彩,推动开福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为建设现代化北强新开福而不懈奋斗!
开福红色印记
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杨开慧故居
旧址坐落在开福区清水塘22号。
1921年7月,毛泽东、何叔衡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回到长沙,积极开展建党建团活动,同年10月10日在此建立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省级支部——中共湖南支部。
在毛泽东革命生涯中,这是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家”,1922年、1923年,长子毛岸英、次子毛岸青相继在此出生。
湖南自修大学(船山学社)
位于长沙市开福区中山路74号。
始建于1875年,1914年湖南政坛耆宿刘蔚庐(人熙)联合社会进步人士,在祠堂创办船山学社。
1921年7月,毛泽东、何叔衡参加党的一大后回到湖南。为了培养党的干部和掩护革命活动,利用社址于时年8月16日创办湖南自修大学。毛泽东、何叔衡、易礼容、李达、李维汉、夏曦、郭亮、夏明翰、罗学瓒、毛泽民、毛泽覃都曾在湖南自修大学学习或工作,学员最多时达200多人。
湖南省教育会坪故址
故址位于开福区教育街省农业厅前坪。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5月中旬,北京学生联合会派邓中夏、倪品真来长沙,向毛泽东、何叔衡等介绍了5月4日北京学生运动的情况。5月28日,毛泽东同蒋竹如、陈书农等与各校学生代表开会,决议改组成立湖南省学联,立即实行罢课。当天,湖南省学生联合会在省教育会坪成立。
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旧址
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潮宗街。
为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1919年7月,根据毛泽东的提议,省学生联合会在修业学校创办会刊《湘江评论》,毛泽东任主编。《湘江评论》被军阀查封,于是毛泽东应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学联邀请,到该校主编《新湖南》。
文化书社旧址
文化书社旧址位于开福区潮宗街。
1920年7月,毛泽东由上海回到长沙,联络何叔衡、易礼容等一批新民学会会员及教育界人士方维夏、赵运文等人,共同发起文化书社。文化书社不仅是当时长沙新文化的传播中心,也是新民学会会员活动及国内外会员间联络的主要场所。1921年至1923年书社曾作为湖南党组织联络和活动的场所。
妇女缝纫合作社旧址
旧址位于长沙市开福区熙宁街三角塘28号。
是长沙和平解放时期重要的“秘密基地”。解放战争时期,地下党员筹集经费修建了一栋带铺面的两层木楼。中共湖南省工委书记周里的夫人常杏云有一手好的缝纫手艺,湖南省工委便在这里以“妇女缝纫合作社”的招牌作为掩护,建立了秘密办公机关。
沈家大屋故址
沈家大屋故址位于开福区潘家坪华夏路。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同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汉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举行秋收起义。中共中央决定改组中共湖南省委,派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湖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领导秋收起义。当时,白色恐怖笼罩长沙城,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追踪,地处偏僻又兼做秘密联络站的沈家大屋,成为了会议地址的不二选择。
望麓园故址
望麓园位于长沙市开福区建湘中路。
遗址始建于清代,原为宁乡县试馆。1916年刘少奇曾就读于此。为筹措中共湖南支部建立初期活动经费,1921年,中共湘区委员会经何叔衡、姜梦周介绍,在此开办长沙织布厂。1926年至1927年,毛泽东、杨开慧曾在此居住。1927年1月4日,毛泽东开始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杨开慧在此协助毛泽东整理农民运动考察材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此完成初稿。
(图文由张颐佳、荣庭芳、彭永礼整理)
责编:封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