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特刊·百年风华湖湘潮丨百年风华 青春岳麓——长沙市岳麓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与展望

2021-07-01 08:10
字体:【

百年风华 青春岳麓

——长沙市岳麓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与展望

郑 旋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1年7月1日T19版)

百年沧海,奋楫者先。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长沙市岳麓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科技创新、投资潜力、营商环境、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六个百强区”。

依托国家级湖南湘江新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大战略平台,从湘江西岸沉寂之地,到崛起一座都市新城,岳麓的高质量发展,是继往开来、接续奋斗的过程,离不开百万岳麓人集体干事创业、挥洒青春。

展望未来,岳麓区委书记周凡信心满怀:“我们将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更强动力,切实担负起‘一打造、三当好’的新使命,延续岳麓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态势,努力在长沙当好实施‘三高四新’战略领头雁、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示范区的进程中,贡献岳麓力量,展示岳麓作为。”

(近年来,岳麓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跻身全国“六个百强区”行列。图为滨江新城。)

综合实力,全国百强

2017年,岳麓区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9年,岳麓区再度入选,位列第62位。

2021年6月,长沙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在9个区县(市)中,岳麓区人口最多,超过150万。

常住人口数量领先,是岳麓区综合实力提升的有力表现,也印证了其作为长沙中心城区的地位。过去,长沙人“宁要河东一张床,不要河西一套房”;如今,常住人口翻番,长沙每3个购房者中就有1个选择岳麓区。

作为三大战略平台叠加区,近年来,岳麓区以“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胸襟,借势湘江新区发展,联动长沙高新区发展,融入长沙发展“快车道”,高举产业发展旗帜,连年开展“产业发展年”活动,将“短板”变“实力”。

(岳麓区建设“科创强区”,科创产业集聚发展,既有优势又具前景。图为中建智慧谷项目。)

科创、金融、文旅,是岳麓区最有基础、最有优势、最有前景的三大产业。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科技型企业集聚;岳麓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超30%;湖南金融中心金融板块从业人员过万;岳麓书院等名胜古迹、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地标、大王山度假区等文旅市场常年火爆……

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实力持续跃升,“十三五”时期,岳麓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总量由中心城区第三升至第二,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2%,2020年底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1835元。

科技创新,领跑全省

今年3月9日,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调研岳麓区时提出“一打造、三当好”的要求,即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高峰,当好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先行军、独具魅力山水洲城的展示区、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样板。

(经过大手笔建设,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令人“眼前一亮”,创新创业活力焕发。谢望东 摄)

这是对岳麓发展的精准定位。岳麓区素有“湖南硅谷”的美誉,坐拥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汇聚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重点院校7所,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3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307个,市级及以上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22个,“两院”院士32名,在校大学生26.8万名,是湖南省当之无愧的自主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地、高端人才集聚地。

尤其经过四年蝶变,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令人“眼前一亮”,中建智慧谷、岳麓科创港等16个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于一体的园区平台建成,新增优质承载空间70万平方米以上,张尧学、陈政清、王耀南等众多知名院士领衔项目扎根落地,引进培育新云网、京东智联云等标志性企业35家,树图区块链、特种玻璃研究院等创新平台10个。

湖南大学科技创新中心、湖南师范大学“长沙市技术转移转化基地”投入运营,后湖创意小镇艺术家工作室扎堆,西湖文化园互联网人才集聚……“白天热气腾腾、晚上灯火通明”的创新创业场景,在岳麓山下成为常态。

四年来,大科城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明显,新增两院院士4名,引进博士以上高学历人才2032名;获批国家科学技术奖32项,建成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56家、创新平台23个;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252件。

去年,大科城获批国家首批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示范基地;新增国家、省、市级平台65个;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23.25亿元,同比增长104%;新增科创企业1310家,同比增长30%,科创企业总数达4428家。

投资潜力,片区崛起

作为长沙市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过去五年,岳麓区实施征拆项目300个,举全区之力腾地3.5万余亩,引进产业项目968个,合同引资3238亿元,建成产业项目677个,完成投资2988.5亿元。

2008年以前,滨江还见不到繁华。随着金融机构、商业综合体纷纷落子,一座现代金融商务新城在湘江西岸崛起,渔人码头等夜间经济街区生意火爆,每逢节假日,引客无数。

(梅溪湖崛起一座国际新城,成为宜居宜业代名词。 陈建平 摄)

曾几何时,梅溪湖只是岳麓山下一个不起眼的村庄,农田、荒地、滩涂、葡萄园遍地。近年来,梅溪湖高起点规划建设国际新城,打造金茂双子塔等亿元税收楼宇,布局爱尔医疗健康城等项目,一座健康养老之城呼之欲出。

经历十余年,洋湖也告别远郊水患之地,成为人居、商务、住宅开发的高地。依托长沙城区最大的洋湖湿地公园,洋湖片区打造一座生态新城,引进德国卓伯根中国区总部、龙湖天街、宜家等大型项目,形成总部经济区。

当前,岳麓区的开发建设正依托湘江新区,由“拉开框架”向“重点片区经营”转变。片区布局、组团联动,城市资源更加集中聚拢,城市发展更加疏密有度,城市价值更加凸显。

今年3月,位于桐梓坡片区的新湘雅健康城项目开工,该项目依托湘雅附属三医院等资源,构建“设施一流、环境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的健康经济示范区,将打造集医疗服务、教学科研、商务办公、健身休闲、配套服务五大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智能国际范大健康产业城。

不止新湘雅健康城,今年,岳麓区还将加快观沙岭城市更新片区、坪塘等重点片区的集聚开发和梯度开发力度,优化泛岳麓山、市府滨江、环梅溪湖、洋湖大王山、岳麓高新区、莲雨含六大功能组团,积极融入湘江新区和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价值。

营商环境,以恒优之

只要资料齐全,新设企业1天完成审批,最快2小时办结。这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岳麓速度”。

过去五年,岳麓区登记市场主体超10万个,其中企业4.5万家,新设企业增长率稳居全省前列。企业、市场主体纷至沓来,一流的营商环境是重要吸引力。

从“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到“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近年来,岳麓区推行网上办、就近办、减证办、帮代办,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2020年赛迪营商环境百强区榜单中,岳麓区从全国898个市辖区中脱颖而出,跃居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区第34位,是湖南5个上榜城区的第一名。

2020年,岳麓区“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达185项,新设“一窗通办”综合窗6个,在全市率先开设“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区”,建成“1+3+17+22”政务服务体系。群众、企业办事流程缩短、手续简化,自助便捷,政务大厅服务好评率达99.9%以上。

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岳麓区引导企业“网上办事”和“不见面”审批,建立专业热线队伍、专业线上队伍、专业帮(代)办队伍“三专”队伍机制,开辟审批“绿色通道”,推行容缺审批,做到“审批不降档”。

“岳麓区的容缺办理真是解了我的难题。”国家管网输油气分公司员工王德刚因为工作调动,急需办理特种设备登记注册手续。在部分材料缺失、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岳麓区政务服务工作人员依照政策法规,容他先办证、后补齐。

企业谋发展,后顾之忧越少越好。岳麓区坚持在减税降费和产业扶持政策方面联动发力,去年,新增减税降费9.8亿元,区本级兑现政策扶持资金1.3亿元,帮助中大检测等101家企业跻身规模以上企业,16家企业进入省、市拟上市后备库。

绿色发展,山水洲城

岳麓山屏南而立,湘江穿城北去,橘子洲静卧江心,长沙之美,美在山水洲城。岳麓,集此“四美”于一体。

岳麓区境内有岳麓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6000亩洋湖湿地公园、3000亩梅溪湖、1000亩西湖、600亩后湖及巴溪洲水上公园等生态景观,与城市景观交融共生,移步皆景。

“房子就在公园里,一出门,山清水秀、阳光草地、街净气新,是梦寐以求的都市生活。”唐先生家住岳麓区洋湖湿地公园旁一小区,每逢周末天气晴朗的午后,他都会带着孩子坐在公园草地上,玩耍晒太阳。

近年来,经历大开发、大建设,岳麓区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走出一条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

(岳麓山下民生暖,后湖湖畔成锻炼好去处。刘建 摄)

推进碧水保卫战——为龙王港“治水”,柏家洲搬迁,后湖修复生态,“一江两河”流域实现河畅水清;推进蓝天保卫战——规范渣土运输、治理工地扬尘、严控油烟排放,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5%以上,“岳麓蓝”成常态;推进净土保卫战——退出规模养殖单位、绿心工业企业、非煤矿山,修复受损山体18处,为青山原野、田园沃土留住美好乡愁……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通过一手抓生态治理,一手抓城市管理,岳麓区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提标,在莲花、雨敞坪等环境优美乡镇,40个美丽宜居村庄依山傍水,小溪潺潺、绿篱婆娑、花草依依之景数之不尽。

今日岳麓,森林覆盖率达52%,八方公园、望岳公园等综合公园,尖山、学士、学堂坡等社区公园星罗棋布,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 22.5 平方米。市民共享生态福利,独具魅力的山水洲城展示区描绘出“城在绿中、路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新画卷。

岳麓山下,宜居宜业

早上买菜,明亮整洁、菜品丰富的农贸市场就在楼下;出门办事,人行步道、自行车道、公交、地铁无缝接驳;“老小”上学、健身、看病,社区提供一站式服务……一座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必须赋予群众生活幸福感。

幸福感从何而来?数年前,从河东过河到岳麓区,除了屈指可数的几座大桥,过江隧道和地铁前所未见。随着长沙“沿江建设、跨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9条过江通道衔接东西两岸,地铁2号线、3号线、4号线、长株潭城际轻轨贯穿东西南北,地铁6号线、高铁西站、湘雅路过江隧道、暮坪大桥等正在建设,“四纵六横”的交通格局在岳麓区基本构建。

大交通带来大便利,一江两岸交通无缝连接,让两岸交流再无障碍。如今,更多的河东居民到岳麓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湖湘名校,多在岳麓。每年,岳麓区会投入1/3左右财力作为教育经费支出,将片区开发到哪、教育资源配套到哪。目前,岳麓区拥有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一条龙”、全学段的优质教育服务,孩子们从进幼儿园到大学毕业,能一直与名校为伴、与父母相伴。

岳麓山下不仅好读书,过去五年,岳麓区提质改造卫生阵地40处,建成“十五分钟生活圈”69个、农贸市场19个、停车场55个,市级标准化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2家,增设体育阵地300余处,让居民生活愈发便利、丰富。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牢固树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岳麓区深化网格化管理服务,推广社区(村)“坐班”转“值班”改革,为群众解决各种“急难愁盼”问题。如今,岳麓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位居全省县(市、区)前列。

未来已来 岳麓正青春

大力践行湖南“三高四新”战略,主动扛起“一打造、三当好”使命,深度融入湖南湘江新区发展,加快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创强区、具有辐射带动力的金融强区、具有全域吸引力的文旅强区,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联动共兴的产业融合,新兴产业与现代教育聚变共生的产教融合,强产业与建新城同频共振的产城融合,城市与乡村协同共进的城乡融合,开启“三强四融”发展新征程,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岳麓华美篇章。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岳麓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编:封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