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 高擎火炬前行
——开福区践行“三高四新” 战略奋力开启幸福“北强”见闻
张颐佳 彭永礼 荣庭芳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1年7月1日21版)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走进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22号的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就好似推开了历史的闸门,蕴藏百年的红色记忆波涛汹涌、历历在目……
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湖南自修大学、湖南省教育会坪故址、沈家大屋故址、文化书社……
长沙是“革命摇篮、领袖故里”,开福作为长沙的主城区是红色沃土, 一段段红色记忆、一个个革命故事,烙下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共产党人不可磨灭的功绩。
百年征程筚路蓝缕,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细看开福地图,像一支火炬,开福区委书记谢伟峰说。
这支火炬,意味着传承与使命;
这支火炬,意味着昂扬与力量;
这支火炬,意味着光明与希望;
它熊熊燃烧,照亮前行之路。
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在红色火炬的照耀下,在开福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一代代开福建设者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用不懈奋斗让一个强盛、精美、幸福、厚德的新开福款款而来。
(开福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践行“三高四新”,奋力迈向“北强”。)
赓续红色血脉,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
在开福区清水塘街道,繁华闹市中有一方僻静院落,杨柳垂岸,碧水微波,一栋黛瓦灰墙的砖木结构平房便坐落于塘后。
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杨开慧故居。
在毛泽东革命生涯中,这是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家”,1922年、1923年,长子毛岸英、次子毛岸青相继在此出生,刘少奇、李立三、李维汉等经常来此开会,这黛瓦灰墙既见证了忠贞的爱情,更见证了崇高的革命理想。
而从此向西1.2公里,便抵我党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湖南自修大学。
这是毛泽东、何叔衡利用船山学社旧址创办的革命学校,通过层层“筛选”和“考核”,凝聚了大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真同志”,掀起了湖南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和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成为传播革命思想、动员社会力量、聚集革命人才的阵地,被誉为湖南革命的“策源地”。
行走开福的大街小巷,一处处红色遗珍闪耀珠光。作为革命精神和奋斗意志的载体,红色遗址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赓续红色血脉,开福始终坚持保护、挖掘和整理红色遗址,讲好红色故事。
在省市专家的指导下,开福区对位于教育街的湖南省教育会坪故址、位于潮宗街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位于潮宗街的文化书社等众多红色遗址一一进行了整理修缮,并率先编纂完成了《中国共产党长沙市开福区历史》(1921—2010)。
6月24日,开福区沈家大屋秋收起义策源地专家研讨会召开,这个坐落在开福区潘家坪的偏僻民宅,曾是中央特派员毛泽东躲避国民党特务追踪的秘密联络站,对其后的秋收起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何保护、修缮革命遗址,传承好革命精神?现场专家、开福干群积极建言。
每一段红色故事,都是一扇历史之窗。近年来,开福区广泛开展“就认这个理”“好人事迹巡讲”等理论微宣讲活动,梳理珍贵红色史料,通过图片、文字、视频,走进工厂、学校、军营……用红色精神浇灌“厚德开福”“文明开福”“平安开福”“秀美开福”“奋斗开福”的精神内核。
(开福区师生开展“三员学党史”“三员讲党史”系列活动。)
在四季花城社区,居民们自发来到“红色摇篮”党建声音馆,排队录制讲述英雄的故事;在开福好人馆,“中国好人”“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成为滋润市民心灵的美丽花园;“国是家”主题街区、“诚立身”主题公园、“俭养德”主题广场……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近年来,开福涌现了1位全国道德模范,3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0位“中国好人”,29位“湖南好人”。区域注册志愿者达8万余名,“好人榜样”“学雷锋做好人”“道德辅导员”“好人讲堂”等一大批志愿服务品牌熠熠闪光。
赓续红色血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利益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多年来,开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历久弥坚的使命和初心。
从新中国成立前的一穷二白、食不果腹,到上世纪70年代的缝纫机、手表、自行车;从80、90年代的电视、冰箱、洗衣机到20世纪初手机、电脑、摩托车……开福居民的生活品质早已发生了质的飞跃。
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开福民生事业大发展,文明幸福宜居的区域形象广受好评。近5年,开福坚持八成以上的区级财力用于民生领域,年均增长8.3%,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6万元台阶。
(开福“我为群众办实事”提质改造湘雅医院周边环境。)
开福始终坚持教育强区,提出了建设“领跑三湘、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教育强区,“十三五”期间,区域新增优质学位2.05万个,在全市率先消除了义务教育大班额。
开福始终坚持医疗强区,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10个,重点签约人群覆盖率达66.4%,区域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达到省级示范标准。
开福始终坚持文化富区,1家中心馆, 7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31家农家书屋,12家图书分馆,112个社区(村)文化服务中心……开福区是全省博物馆、展览馆最多最密集的城区,文化氛围浓厚。
开福始终坚持生态美区,“十三五”期间,开福区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区域新建各类公园37个,绿化覆盖率达42.3%,天空蓝、河湖清、城市绿、乡村美的开福画卷徐徐展开。
开福始终坚持共同富裕。城乡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十三五”期间,新建保障性住房212万平方米,近2万名拆迁群众喜迎新居。对城步苗族自治县、龙山县内溪乡等5个对口帮扶单位,累计投入资金1.45亿元,实施项目91个,与“贫困兄弟”携手共赴小康。
从黄兴路棚改到朝正垸拆除,从长沙新港建成到火车货运站北迁……芙蓉大道、湘江大道、开福大道、地铁一号线相继建成,万达、泊富、北辰、富兴鳞次栉比,从全省城区税收率先破百亿到GDP突破千亿大关。在一代代开福人的接续奋斗中,开福民生事业日臻完善,百姓暖心地称为“开启幸福的地方”!
赓续红色血脉,展现新时代担当,实现共享发展
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重温党的百年历程,是为奋进新时代汲取力量。
根据中央、省市的统一部署,今年2月以来,开福区迅速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各级党委(党组)政治生活和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严格对标对表,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
(开福新党员参加宣誓活动。)
全区重点围绕学位、车位、床位、厕位、梯位和餐位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广泛收集群众诉求,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584个。其中,区委常委会成员带头领办26个,街道书记领办32个,社区书记领办189个,形成了以上率下,狠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6月25日,开福区举行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拉练。秀峰街道新大塘社区547户居民“一个月”喝上了“放心水”;东风路街道原湖南制药厂宿舍铺设了整洁的沥青路,畅通了残疾人便道;望麓园街道“便民服务站”提供的暖心雨伞、轮椅、充电器,让市民、游客充分感受到开福温度。
(生态宜居、风景秀丽的开福区一隅。)
开福区委书记谢伟峰多次强调,全区“我为群众办实事”要做到“三问”“两可”,即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在百姓的建议和意见中,基本实现“可预期”“可感知”来确保节点、倒排工期,让群众明显感受到实惠和变化。
今年以来,开福区麓山高岭实验学校、清水塘北辰实验小学等7所学校完成新改扩建,新增优质学位9180个,新增公办幼儿园21所,开福区公办幼儿园学位数占比将达到50%以上;区卫健局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6万份,建档率81.2%,完成孕妇免费产前筛查、适龄妇女“两癌”检查7953人次,截至6月初,全区接种新冠疫苗已突破45万剂次;区交警大队将26个路口提质改造为样板路口,制定了25个交通优化方案,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医院、学校、商圈拥堵问题;区住建局在全区开工建设增设电梯75台,发放电梯补贴190万元;伍家岭街道在跨京广铁路人行天桥增添照明设施,为3000余户居民提供明亮的夜间出行……
开福区委副书记、代区长高伟说,学以致用,方为学。截至目前,开福区已办结群众反映突出的重点项目245个,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开福将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切实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走深、走实。
一路筚路蓝缕,胼手胝足;
一路风雨兼程,披荆斩棘。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的交汇点,站在全面开启“十四五”新征程的起跑线,开福仍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以不懈奋斗的矫健身姿践行“三高四新”,阔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本版图片均由开福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编:封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