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省会担当绘就法治长沙建设崭新篇章
黄 瑶 谭亚男 何梦青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1年7月1日T28版)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新时代的中国,跃上新的起点。
回望百年伟大征程,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我们党始终把握历史主动,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昂首迈进。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强指引下,建设法治中国,顺应时代要求,体现人民意愿。
长沙司法行政系统作为法治建设的捍卫者、推动者、践行者,始终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着力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市的领导,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以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统筹推进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事执行、公共法律服务,为长沙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化长沙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从“关键少数”带头尚法,到“法治政府”接力前行,从“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到“让法治成为长沙最显著的城市特质”,长沙始终笃定前行,先后荣获“中国法治政府奖”“中国政府创新最佳实践奖”和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典范城市”,连续两届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连续13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行法治之路:为法治政府建设指航明向
(2020年10月27日,长沙市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会召开。)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长沙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全面依法治市全过程。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法治政府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始终把依法用权、依法办事作为履行职责的基本素养和价值追求,通过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努力让法治成为长沙核心竞争力。
市委书记带头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主持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统筹部署依法防疫、数字法治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市长主持召开法治政府建设推进会,对奋力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作出具体部署。
长沙全力参与湖南省2020-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天心区、宁乡市、岳麓区洋湖街道、长沙县星沙街道等成功创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在全市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在立法过程中,凡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立法项目,都通过召开立法听证会和座谈会听取民声、吸纳民意。2020年以来,出台《长沙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长沙市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条例》《长沙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等。一部部法规规章,保障着民生民利,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坚持“有件必审、有审必严”的原则,注重把公平正义贯穿于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中,有效保障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若干意见、稳定经济运行实施方案、打造“双创”升级版实施意见等60余件重大政策文件的出台。先后审查规范性文件466余件次、“三统一”规范性文件201件,备案审查区县(市)规范性文件100余件,清理规范性文件1596件。
坚持政府合同审查标准化,颁布《长沙市政府合同审查工作规则》,加快建立“权责分明、标准明晰、全面高效”的审查机制,加快实现全市政府合同的统一监管。先后审查政府合同186份,涉及金额3100多亿元。
坚持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率先全省实施行政执法数据定期报告制度,发布并运用新修订的案卷评查规则,将“三项制度”具体要求融入评查内容,对全市464宗案卷进行评查,加大对重点行政执法单位的监督力度。切实推动“三项制度”落地见效,全市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落实达100%,音像全过程记录得到大幅提升,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制定率达100%。高标准推进“数字执法”和“云监管”,初步建成长沙市行政执法信息化平台,加快实现执法事项、裁量基准、执法监督等要素的标准化、信息化。
坚持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目前,长沙市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任务已全面完成,实现复议案件“集中办、规范办、协同办”,精准解决人民群众“来回跑”和行政复议机关“推诿扯皮”等问题,大大减少了“找不到、找不准行政复议机关”的现象。创新“互联网+行政复议”模式、创新行政纠纷诉前调解机制,减轻了企业和群众诉累,降低了行政成本,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长沙市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组织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法治政府建设督察。扎实做好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督察整改,督促25家单位落实整改任务,认真做好反馈案件线索调查处理。有效开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督察,依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一项项卓有成效的举措,让行政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有效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这不仅体现了长沙法治政府建设的力度和决心,更彰显了执着服务民生的坚定信念。
积法治之势:为民生福祉提质增色
(长沙举行2020年“12·4”国家宪法日主题宣传活动。)
“真的很便民,只花了短短20分钟。”今年4月14日,来自麻阳苗族自治县的农民工周某在申请法律援助时切实感受到了长沙“市域通办”的便捷。
今年来,长沙市司法局以法律援助申请便利化为抓手,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法律援助申请受理“市域通办”,即长沙市行政区域内法律援助申请人可以就近就便申请法律援助。
为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长沙市立足司法行政职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制定司法行政为民办实事清单,推出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其中,创新建立“容缺受理,市域通办”机制,延伸法律援助服务便是其中重要一条。
大力开展“减证便民”行动,精减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等4大类政务服务事项22个项目的证明事项。运用“智慧公证”平台,在线办理公证业务,实现群众“一次都不跑”。联合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在市县两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为退役军人提供“一站式”的优质法律服务。目前,全市10个区县(市)全部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成170个公共法律服务站、1585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2021年上半年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594件、公证业务4.89万余件、仲裁案件1050件、司法鉴定案件9000余件,接听12348热线电话19564个。
全民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工程。近年来,长沙创新普法方式,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发布98个常规项目和199个特色项目责任清单,从申报立项、项目实施、评价考核到成果转化进行全流程管理。始终把关键对象和关键内容作为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不断强化示范带动,组织普法讲师团深入市直机关开展法治讲座,组织召开全市“谁执法谁普法”联席会议暨庭审旁听活动,国家工作人员在线学法率、参考率、合格率率先全省达到三个“百分之百”目标。
积极推进“培育一批特色项目、整合一批媒体资源、展播一批精品案例、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建设一批示范阵地”的“五个一批”工作法,将法治文化融入城市建设,构筑了长沙县法治公园群、望城光明蝶谷法治公园、岳麓区区校共建法治文化宣传创意示范基地等示范性法治文化阵地。编发《老乡法典》《我的第一本法律漫画书》等普法读本10万余份,与法治动漫、普法微电影、宪法微课堂一起走入寻常百姓家。
将法治作为地方治理基本方式,在全市范围深入推进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全市共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4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9个,市级法治村(社区)388个;省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3所,市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24所。
深入开展“宪法宣传周”和民法典系列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推动形成“线上+线下”“执法+普法”“服务+普法”的宪法法律宣传模式。启动全市首列地铁宪法宣传专列,举办橘洲宪法宣誓、“琼花杯”法治论坛等各类宣传活动1200余场,让140万余市民趣味学法,确保宪法法律在全市得到全面、正确、有效实施。2021年3月以来,组织开展“民法典进家庭”双百公益宣讲,200余名律师深入200个长沙乡村和社区,为广大人民群众送上丰盛的法治文化“大餐”。
努力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选拔和储备更多的法律职业人才。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各项工作,热情服务考生,赢得考生和社会各界的赞许好评。以“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为契机,建设完善市级法考信息化系统,推动实现资格审核、网上报名、成绩查询、证书申领、业务咨询等“一网办理”。
立足长沙市情,积极推动在商事商贸、医疗卫生、道路交通、劳动争议、物业管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矛盾纠纷多发的行业、专业领域建成10个以上行业协会(商会)人民调解组织。联动法院,在长沙医调中心试点开展“一站式”司法确认,对签订人民调解协议的案件,医患双方自愿申请司法确认的,现场办理率实现100%。
以法为本,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原则,把固化的法律条文转变为温暖的法律服务;坚持覆盖城乡、惠及全民,优化公共法律资源配置,拓宽司法为民的广度和深度。长沙市司法局在实践探索中,牢牢把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内在价值取向,积极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通过建设实体平台、智慧平台、创新普法活动等多种方式,逐步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老百姓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法治之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长沙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立案大厅。)
良好的法治化、市场化环境,这是格力选择长沙的重要因素。在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董明珠眼里,长沙是一方投资热土。
从2013年投资20亿元建设长沙格力一期,2016年投资30亿元建设二期,再到“百亿小梦想”,格力在长沙飞速发展。
运用法治手段强化营商环境建设保障,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2021年,长沙在优化营商法治环境上不断“加码”。
积极参与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工作,对长沙片区可承接的改革事项制定任务分解表和具体措施。3月30日,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法律服务合作协议成功签约,将在自贸区法治理论研究和法律服务实践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努力为自贸区发展提供精准优质的法律服务。
5月18日,发布《长沙市法治营商环境报告2020》,这是全国首个专题性城市法治营商环境报告,为长沙进一步打造“中部标杆、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城市营商环境提供了有益参考。报告发布涉及政府服务改革方面的6张清单规范行政权利运行,同步出台《长沙市政务服务事项动态管理办法》,让营造法治营商环境的过程均“依法而治,循法而行”。
积极开展“引法强链”工程,组建300余人法律服务团,精准服务长沙22条产业链企业。探索“专业+行业”的发展模式,加强与长沙高新区、天心经开区、金霞经开区等涉链园区对接,走访企业400余家,举办公益服务、法律问诊等160余场,依法解决企业在公司治理、知识产权、劳动用工等方面问题700余个,30多家企业发来感谢信。
开发“企业法治体检系统”,瞄准企业法治需求,前移法律保护关口,帮助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健全管理机制,防范化解法律风险。截至目前,该系统出具7200余份分析报告,超过2.4万份企业享受到法治红利。
组建26名涉外法律服务团队,积极为长沙企业“走出去”提供精准的法律服务;组建全国首家影视文化仲裁院,成立湖南首家知识产权仲裁院;对长沙市企业上市等50余起重大事项进行法律审查;对城市建设遗留问题等20余重大事项进行法律论证把关……
长沙用最生动的法治建设实践,印证着“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论断。
“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司法行政加速度,让企业和个人办事更简单、更便捷。长沙市司法局持续巩固“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成果,2020年,完成各类审批事项5100余件,比上年增长20%。实现审批零延时、零差错、零投诉,审批事项网办率100%。
筑法治之基:为平安长沙建设保驾护航
(3月24日,长沙县江背镇金洲村举办“民法典进家庭”双百公益宣讲活动。)
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纠纷化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构建完善公正、高效、便捷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长沙司法行政系统一直在努力。
不断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全市基本形成以乡镇(街道)、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为骨干,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为补充的组织体系,共建成乡镇(街道)调委会170个,村(社区)调委会1611个,设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50个。近三年来,共调解社会矛盾纠纷约94723件,调解成功92639件,成功率约97.8%。尤其是聚焦医疗领域矛盾纠纷,联合市中院、市卫建委出台意见,进一步明晰工作任务和责任。
2018年,网络微电影《重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一名社区矫正人员在长沙县司法局金井司法所工作人员的真情改造下,终于彻底悔过,并在危急时刻奋不顾身,挽救了他人的生命,实现了从一名伤人罪犯重生为一个见义勇为的好人。这是长沙市司法局扎实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矫治教育成效明显的缩影。
近年来,长沙市司法局不断推进“智慧矫正”建设和社会化建设,9个区县(市)全部建设了功能设施齐全、人员经费到位的高标准、规范化社区矫正中心。截至目前,累计接收3万余人,解矫2.7万余人,先后获得“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特赦实施突出贡献单位”、“全国社区矫正国庆安保先进单位”等荣誉。
坪塘监狱连续多年实现“四无”目标,强戒所实现“六无”目标,监所防疫实现零感染、零报告、零炒作“三零”目标,教育改造和矫治质量稳步提升,为社会输入了大批合格公民。成绩的背后,凝聚的是长沙司法行政系统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路上的不懈努力,更是百姓安全感获得中更有力的表达。
近年来,长沙市司法局坚持一手抓安全稳定,一手抓教育改造,持续推进“五大改造”新格局和“四区五中心一延伸”实体化运行,推动司法行政系统刑罚执行一体化建设。通过大力推进智慧监狱、智慧戒毒建设,强化物防、技防、人防三位一体,形成了监狱戒毒场所“大警戒、大护卫”的新格局。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长沙,迈向法治新高地的步伐,愈加铿锵有力。司法行政人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领下,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发扬“三牛”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全面依法治市,坚决维护安全稳定,在奋进新征程中推动司法行政事业创新发展,为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现代化长沙建设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本版图片均由长沙市司法局提供)
责编:封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