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炬·长沙印记”⑦丨断肠明志铸忠魂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治
阳光下,陈树湘烈士家乡春花灿烂,似在告慰英魂。
进入三月,来陈树湘烈士家乡参观学习的人明显增多。
陈树湘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讲述陈树湘“断肠明志”的壮烈故事,强调要“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
1905年1月30日,陈树湘出生于长沙县福临镇一个贫困农家。五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因病离世。父亲陈建业不仅要承受丧妻之痛,还要养护两个孩子。
万般无奈之下,陈建业忍痛把1岁多的女儿送到别人家做童养媳,后不幸夭折。幼年的陈树湘在地主家做小长工,在福临镇的枫树湾他度过9年的苦难童年。
其后,父子二人到长沙城讨生活,以种菜、卖菜为生。在此期间,陈树湘结识了毛泽东等人,成为第一批受到革命启蒙的菜农,由此走上革命道路。
1925年,创立四年的中国共产党又吸纳了一名充满热血和朝气的年轻人——时年二十岁的陈树湘。
1927年马日事变后,陈树湘参加北伐军叶挺部,任班长、警卫团排长。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后上了井冈山。
陈树湘骁勇善战,在红军中先后任独立第7师和第9师师长、红19军54师师长、红5军团第34师师长等职,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战斗。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斗争中,陈树湘身经百战,屡建战功,逐步成长为红军的一位优秀指挥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树湘率红34师担负全军后卫,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同敌人追兵频繁作战,兵不卸甲、马不解鞍。
1934年11月下旬,在惨烈的湘江之战中,他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殊死激战四天五夜。全师由原来的6000多人锐减到不足1000人。
福临镇文史顾问杨义介绍,在完成掩护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抢渡湘江的艰巨任务后,陈树湘和战友们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他腹部中弹,身负重伤,用皮带压住伤口,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最后,部队弹尽援绝,他伤重昏迷被俘。
敌人为抓到一个红军师长而高兴,立即将他押往长沙的“追剿司令部”。押送途中,他趁敌人不备,在担架上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年仅29岁,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陈树湘牺牲后,敌人还是不肯放过他,把他的头颅残忍割下,送到长沙,挂在城门上。
陈树湘没有留下半文财产,没有妻室儿女,其他亲人也都散落世间,无处追寻。甚至,连最后尸骨葬于何处,也未有定论。
杨义认为,当至诚的信念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清明时节,陈树湘广场上,红5军团第34师师长的头像,依旧显得英武刚毅,眼神却又是那样的温暖亲切。
陈树湘烈士纪念设施由陈树湘故居、陈树湘生平事迹陈列室、树湘文化广场三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20余亩。
其中,树湘文化广场以陈树湘烈士的雕像为核心,以年龄为线轴,用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陈树湘烈士光辉而又壮丽的一生。
陈树湘牺牲时,年仅29岁。家乡的人们特意在广场建设了一处时间之窗,让后来人在29岁这个数字前,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后来的人们啊!请大家好好想一想,29岁的青春年华,我们在干什么?或者,我们打算干什么?这一生,要怎样度过才有意义?在临死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奋斗?
陈树湘,这位来自长沙县乡野之地的青春男儿,用忠诚与热血,向党组织递交了一份生命的答卷!
出品 湖南日报社长沙分社 新湖南长沙频道
总策划 曹辉
监制 王文隆 周小雷 滕斌
本期出镜记者 李治
摄制 范远志 张云荻
本期鸣谢
长沙市委宣传部 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
长沙县委宣传部 长沙县委党史研究室
长沙县福临镇人民政府 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
责编:张云荻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