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炬·长沙印记”③丨李维汉:统战先驱 向史而新

2021-03-04 08:03
字体:【

“初心如炬·长沙印记”③丨李维汉: 统战先驱 向史而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欧阳倩 张云荻

离开繁华的长沙城区,一路向东北行驶来到长沙县高桥镇,在一片青山绿水的环绕中,一幢青砖、白墙、黛瓦的古朴民居安静矗立,显得庄严而优雅。

这里是李维汉故居,1896年李维汉出生于此。因其父是附近十里八乡有名的私塾先生,李维汉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便在这朗朗书声中度过。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时间回到1919年10月,从上海开往法国马赛的“宝勒加”号邮船上,23岁的李维汉凭栏远眺,他身后是来自全国各地的162名赴法勤工俭学的同学。就在一年前的长沙岳麓山下,李维汉和同为湖南第一师范校友的毛泽东、蔡和森等创立了新民学会,开启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征程。

旅法期间,李维汉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他和周恩来、赵世炎等创建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2年底,李维汉回北京汇报工作,并经毛泽东、蔡和森介绍入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次年,他回到湖南接替毛泽东担任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阔别故乡近4年之久的李维汉,第一次返回长沙。

讲解员简螽斯告诉记者,李维汉担任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4年,将湖南的工、农、学、商、教等界联合起来,成立湖南反帝国主义大联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反帝爱国运动、平民教育运动,巩固和发展党团组织等,使湖南成为当时全国革命运动发展最迅速的省区之一,这也为后来李维汉主持党和国家的统战工作打下了基础。中共中央曾两次在报告中表扬李维汉领导的湘区区委斗争策略“稳当周到”,他也因此成长为工农运动的得力领导人。

1927年5月,李维汉离开长沙调往中央工作,这一走,就是53年。

“叮咛数语泪千行,此去关山路渺茫”,从“八七”会议到红军长征,从筹备新政协、建立新中国到西藏和平解放,从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到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处处都有李维汉的身影。

作为党和国家在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方面的卓越领导人和著名理论家,李维汉被誉为“开国元勋、统战先驱”。

1978年,82岁的李维汉再次被重托: 胡耀邦同志托人捎口信, 请李老将自己所知道的党的历史情况, 尤其是党早年的情况写下来。彼时,李老受“ 四人帮”迫害身陷囹圄八年多后从被遣送地返回北京不久,且因身患疾病住院治疗。但李维汉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

他经常对人说:“ 老干部要做到两条,一条是保持革命晚节, 做一个像样的、合格的共产党员; 另一条是应该收集一点党的、革命的历史资料,交给党。”他对协助整理回忆录的同志说:“ 这是党的事,是我的事,是你们的事, 是党的事业。”

为了写回忆录, 几年来,李老不顾年高体弱,以超人的毅力每天坚持八个小时的学习与工作,直到病逝前三个月,他还插着氧气管, 于病榻上修改稿件。他说:“ 完不成回忆录, 我死不瞑目。”为精准找到八七会议旧址,李维汉拖着病体前往武汉。凭借回忆,多方走访,反复确认,最终找到了当时开会的旧址,这才有了今天的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他风趣地说:“要先做小人,后做君子。做小人反复无常(指反复修改),做君子一言为定(指拍板定稿)。”由于他严于律己,刻苦治史,对史料极端负责任,故他写出的回忆录,都有较高的价值,为党史界所重视。

一部党史,镌刻着奋斗的辉煌,也指示着未来的方向。今天我们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既是对李维汉等党史创造者、记录者、传承者的致敬,也是在述往思来中坚守为国为民的初心。

向历史寻经验,更是向历史求规律、向历史探未来,让我们重温百年奋斗的恢弘史诗,用如磐初心凝聚奋斗伟力,接续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出品 湖南日报社长沙分社 新湖南长沙频道

总策划 曹辉

监制 王文隆 周小雷 滕斌

本期出镜记者 张云荻

摄制 范远志 张云荻

本期鸣谢

长沙市委宣传部 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

长沙县委宣传部 长沙县委党史研究室

长沙县高桥镇人民政府 李维汉故居纪念馆

责编:张云荻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