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炬·长沙印记”⑥丨大将英名天下扬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郑旋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1年3月25日03版)
今日新中国之繁荣富强,将帅群体开创奋斗之功不可没。开国10位大将,6人出生于湖南,2人来自长沙,他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春日时分,记者登上岳麓山下赵洲港天马山东边的坡地,萧劲光故居静卧于此。萧劲光是新中国首任海军司令员,也是被毛泽东赞誉为“全军第一个科班出身的学军事的军事家”。
出生于1903年的萧劲光家境贫寒,读书用功。1917年考入长郡中学后,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萧劲光加入毛泽东等创办的“俄罗斯研究会”, 1921年至1924年,1927年至1930年,萧劲光两次赴苏联学习军事,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两次留学,一生从军,萧劲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战争全过程,参加指挥过“四保临江”、 衡宝战役等许多重大战役战斗。在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期间,他首创了至今成为光荣传统的“军爱民、民拥军”拥政爱民活动。
1949年,衡宝战役战火停息,身在长沙组建湖南军区的萧劲光接到军委电报:主席召见,有要事相商。匆匆赶到北京后,毛主席一番话,让他大吃一惊:“中央想让你当海军司令,怎么样?”
消息太突然,萧劲光毫无思想准备。他坦率地说:“主席,我是个‘旱鸭子’,又不懂海军,哪能当海军司令员?我晕船挺厉害,连海船都坐不得。我这辈子总共坐过五六次海船,每次都晕得不轻。”
“我就看上了你这个旱鸭子!”在毛主席的力荐下,萧劲光成为新中国首任海军司令。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他掌兵中国海防30年,创办了16所海军院校,创建了中国海军第一支快艇部队、第一支海军航空兵师、第一支潜艇支队、第一个驱逐舰大队,还提出要建造中国人自己的航母。
时至今日,萧劲光故居内,展示着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模型,这是对“人民海军之父”的致敬。
一条湘江之隔,在长沙县黄兴镇光达村,一辆巍然矗立的62式轻型坦克,纪念着另一位开国大将——“装甲兵之父”许光达的卓著功勋。
许光达出生于1908年,与萧劲光经历有些相似,许光达早年也在长沙求学。不同的是,萧劲光读完中学后即去苏联留学,而许光达就读长沙师范学校,17岁入党,18岁考入黄埔军校。
在黄埔军校期间,许光达学的是炮兵科。1932年,因负伤赴苏联治疗后,他又学习汽车、军械、炮兵和坦克,掌握了坦克攻防战术和技术保障等广泛的军事科技知识。
1938年回国后,许光达担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第三分校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榆林战役和掩护中央机关转移的乌龙铺阻击战,激战两昼夜,让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处境转危为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需要组建现代化装甲兵部队。彼时,军队只有少量缴获的武器装备,非常落后。谁能担起重任?毛主席第一个想到了许光达。
许光达发过誓,“要把后半生贡献给装甲兵”。他几乎是从零开始,领导组建装甲兵的机关、部队、院校、基地和科研机构,加强装甲兵适应战争形势训练,率领志愿军坦克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打出军威和国威。
“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部队。”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许光达克服技术、原材料等重重困难,率领技术人员日夜攻关,成功研制出第一辆国产59式主战坦克,实现坦克装备从完全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生产的华丽转身。
出品 湖南日报社长沙分社 新湖南长沙频道
总策划 曹辉
监制 王文隆 周小雷 滕斌
本期出镜记者 郑旋
摄制 范远志 张云荻
本期鸣谢
长沙市委宣传部 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
岳麓区委宣传部 岳麓区委党史研究室
长沙县委宣传部 长沙县委党史研究室
萧劲光故居纪念馆 黄兴故居纪念馆、许光达故居
责编:封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