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文化书社:藏于闹市的革命秘密据点
湖南日报记者 刘燕娟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1年1月5日02版)
【铭刻】
长沙文化书社是传播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也是湖南早期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为湖南党组织的最初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追寻】
位于长沙市开福区的潮宗街是长沙有名的麻石街,古街的迷人,在于它的深藏不露。这里的一块碑、一扇门、一栋房,都可能是历史的见证。百余年前,长沙文化书社就创办于此。
20世纪早期,新文化运动带来了思想解放的潮流,随着大量新出版物的出现,急需解决宣传阵地的问题。毛泽东在《文化书社缘起》中写道,“湖南人现在脑子饥荒实在过于肚子饥荒,青年人尤其嗷嗷等哺。”
(1920年8月,长沙文化书社在开福区潮宗街56号开办。资料照片)
1920年8月,毛泽东、易礼容等在潮宗街56号租了3间房,开办长沙文化书社。这群20多岁的年轻人,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缺钱,他们通过融资,发动大家来入股。
此时的毛泽东已深谙商道,在所售新书内夹入两张传单做广告。一是明确社里所销的东西,尽是较有价值的新出版物,思想陈旧的都不要;二是建议读者众筹,组织小型读书会,聚资购书,既能节约经费,又能看到很多书报。他还深谙“得网络者得天下”,在全省多地布局建网,设立分社和贩卖部。
书社以新民学会会员为骨干,团结了湖南文化界、教育界、新闻界、政界、商界的社会贤达50余人,不仅争取到他们的投资,而且扩大了书社的影响,成为联络各界的纽带。
随着影响力越来越大,书社购销书籍的品种越来越多,经营了近300种书刊报纸,比如《新青年》《劳动界》等,销售火爆。这些革命进步书刊,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湖南各地,唤醒并提高了湖南青年的革命觉悟。
(2021年1月3日,长沙市开福区潮宗街,长沙文化书社故址石碑矗立街旁。湖南日报记者 田超 摄)
文化书社披着商办书店的“马甲”,其实还是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党的创立时期中共湖南支部的秘密联络点。新民学会的一些重大活动,都是在文化书社内开展,由毛泽东发起组织的“俄罗斯研究会”在这里成立,外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给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来信也多由书社转交。
中共“一大”结束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从上海去桂林会晤孙中山,途经长沙时特意在文化书社停留,专门与毛泽东、易礼容等人聊了很长时间。
书社还承担了融资和中转站的功能,湖南党组织成立初期,经费拮据周转不过来时,通过书社向钱庄贷款。党中央每月拨给湘区的60元活动经费,也是寄给书社转交。
1927年,长沙文化书社在“马日事变”中被捣毁。虽然仅经营了近7年,但它是马克思主义在湖南传播的热潮中,影响最大、传播最迅速、持续时间最长的进步革命团体,向湖南人民吹响了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如今,书社旧址已无法觅到踪迹,仅有一座立于潮宗街旁的石碑,见证那段烽火岁月。
【感言】
一个红色书社,在当时湖南政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背景下,能存在近7年之久,可谓奇迹。有党史研究专家评价其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出版事业中的一颗明珠,它全心全意为革命事业服务、为读者服务的精神,至今仍值得出版工作者学习并发扬光大。
责编:封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